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明的忠臣!(第2頁)
你朱瀚在的時候,或許可以。
可你總有不在的時候吧?
到時候你還能保證,那些海外飛地還屬於大明嗎?
“日月所照之處,皆是大明國土!”
朱瀚回答的鏗鏘有力,說話說得斬釘截鐵:“這是我大明的國祚,任何丟掉大明土地的人,都是大明的罪人!人人得而誅之!”
打下這麼多土地,都是大明的嗎?
不見得。
世上哪有不衰落的王朝?
打下這麼多的土地,與其說是大明的,不如說是屬於漢人的。
只要有漢人在,那麼這些土地就不會被人搶走,沒有人能否認漢人對土地的熱愛。
在大理寺的一百三十多位學子,聽完朱瀚的話,有些意動。
讀書讀到名垂青史,這也算得上是人生圓滿,但是去海外……學子們還有些猶豫。
“大丈夫立於天地間,自當為國效力,吾等雖是讀書人,卻也有以筆為劍的勇氣!”
學士看著朱瀚,很認真的回答道:“我們只是擔心到了海外,再無歸家的可能!”
朱瀚卻說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你們只要心中記住自己是個漢人,是大明的子民,去哪裡都是為國效力。”
朱瀚要打破的,是人心中‘家’的概念葉落歸根的道理,朱瀚懂,他也願意給大家葉落歸根的機會。
可是,在死之前,哪裡用得著把目光都盯在大明本土?
非得流放才能讓他們去外面嗎?
這樣不行,朱瀚得讓更多的學士到海外去。
文化,是統治一個地方的根本,傳承數百年的四書五經,只要傳播出去,就可以起到很好地效果。
再說,朱瀚打下那麼多海外土地,他不是為了掠奪,而是為了經營,將其真正變成大明的土地,這其中文化的入侵必不可少。
這些學士自願前往海外,只要做出一定的功績,就可以從海外把人調到大明本土繼續為官,這種官員的選拔模式,將會成為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流,這些學士如果想繼續留在本土,一輩子或許都沒有實現抱負的機會。
朱瀚把這些話告訴在場的學士後,他們頓時就慌了。
到海外為官,在提拔的時候十幾個人裡面選一個人,可如果留在大明本土,將會是幾百個人裡面選一個,這其中的晉升難度會有多大,任何人都想得明白。
怎麼選?
大理寺的這一百三十多位學士,頓時覺得自己左右為難起來。
有學士想自己主動站出來去海外,可看到周圍沒有人動,也認為自己和同窗堅持這麼多天了,現在去海外,是不是會被周圍的同窗罵成叛徒,想想自己以後還要跟著他們同朝為官,就這麼當了‘叛徒’,以後自己會舉步維艱。
乾脆,算了吧。
下次再找機會。
朱瀚見這些人都無動於衷,笑了笑:“好,人各有志,我雖然是大明的英王,但也不會強迫你們,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希望你們好自為之。”
說完,朱瀚頭也不回的離開,留下一眾學子站在原地凌亂。
緊接著,朱瀚去了另外一個學士、學子們聚集的地方,然後把他在大理寺說的話又重新說了一遍。
這些話雖然談不上什麼高談闊論,但卻很務實,朱瀚說的都是大明接下來的國策,開科取士也會影響到學士、學子們接下來的命運,話已經說的很透徹,學士、學子們如何選擇,那就不是朱瀚能左右得了的了。
……
北平府。
作為前朝蒙元的國都,北平府的讀書人還是非常多的,加上朱瀚和朱元章想要讓朝堂官員的祖籍達到一個均衡,所以在開科取士的時候,朱瀚和朱元章下意識的會增加一些北方學子的數量。
齊魯和北平,算是大明北方兩個很關鍵的地方,進士榜上這兩個地方的北方人佔了九成之多。
這也從側面說明,南方的人更加富饒,江南的學術氛圍更加濃厚。
即便有朱瀚和朱元章在側面的幫助,北方的學子在進士榜單上的名字越來越少。
對此,北方的學子非常不服,他們不覺得朱瀚和朱元章有什麼問題,而是南方的學派派系太重,他們就算想要在學術上交流也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