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154章 該回到我忠實的長安了

 第154章 該回到我忠實的長安了

 三月三,上巳節。

 相傳,此日是黃帝的誕辰,是唐朝最重要的三節令之一。

 長安已是春暖花開,嬪妃們在後宮的海池邊曲水流觴、踏青對詩,掃一掃冬天的陰霾。

 熱鬧的人群邊緣,楊氏一人靜靜地坐在溪邊的草地上,與其他人保持著微妙的距離。

 在十四個妃嬪二十八個群的後宮,楊氏被邊緣化實在太正常了。

 常言道母以子貴,但換個角度說,如果皇子在外面亂打鐵,那其生母無疑是頭號背鍋俠。

 因此,當楊氏家的小寶貝兒李明,在整活之都遼東整出了連本地人都覺得疑似有點太抽象的大活兒以後。

 姐妹們就沒人和她玩了。

 開玩笑,一個涉嫌謀反、氣死大臣、還差點氣死陛下的小災星,誰扯上關係都會變得不幸好吧。

 因此,九成宮事件之後一下子熱鬧起來的立德殿,又一下子恢復了清靜。

 姨娘們整天在門口捉麻雀玩兒,只有那位忠心耿耿的老宦官來常來串門兒。

 而楊氏也樂得清閒,在確認李明安然無恙後,天天除了吃飯睡覺陪皇上,就是在家逗弄吉娃娃似的王姨娘了。

 她愜意地坐在嫩綠的草坪上,看著清澈沁涼的溪水,思緒飄到了遠方:

 不知遼東的冰雪是否也消融了,抑或仍舊是冰天雪地的模樣……

 這時,她聽見旁邊的妃子們發出一聲驚呼。

 接著,一隻精緻的胭脂盒順著溪水,漂到了她面前。

 楊氏纖腰微折,輕輕地將胭脂盒撈起,徵詢地望向姐妹們。

 對上了陰德妃冰冷的眼神。

 “哎,不過一隻胭脂盒,漂走就漂走了。”陰德妃完全無視了楊氏,與身邊的姐妹嬉笑道:

 “就當是一年的晦氣都漂走了罷!”

 嬪妃們也都不看一眼拿著盒子發愣的楊氏,繼續聊天嬉鬧。

 楊氏倒也沒當回事,將盒子放在膝邊,繼續閉目養神。

 “那些婦人實在刻薄。”

 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讓楊氏不禁睜開了眼睛。

 是武媚娘。

 在感業寺龍場悟道後,這位有些碎嘴的熱心才人又重出江湖,在後宮四處串門。

 連同被冷落的立德殿一起。

 所以,楊氏對她還是有些好感的。

 嗯,除了她的嘴實在有點碎以外……

 “尤其是那陰德妃,在兒子齊王被過繼以後,許是覺得你家李明折了她面子,總是明裡暗裡針對你。

 “真不知那‘德’從何來。”

 武才人繼續發揮傳統藝能,在妃子們面前搬弄是非。

 “趨吉避凶,人之常情。”楊氏只是淡淡地微笑著:

 “我也能借機歇一歇,讓我作詩喝酒,實在是為難我了。”

 對楊氏這不溫不火的性格,武媚娘也習慣了,嫣然一笑道:

 “姐姐大氣。”

 她翩翩然落在楊氏身邊,款款落座,宛如一隻火紅的蝴蝶。

 望著武媚孃的身影,楊氏的眉頭有些疑惑地皺了起來。

 怎麼總覺得,武姨娘好像越來越有女人味了?

 感業寺還有這等功德?

 日上三竿,當春日的暖意更甚的時候。

 一位小宦官靜悄悄地來了,俯身在楊氏耳邊,說了句什麼。

 一旁的武媚娘登時睜大了眼睛。

 楊氏淡定地點點頭,緩緩起身,與發愣的武媚娘輕輕話別,便隨宦官離開了海池。

 妃子們對此視而不見,等人走遠以後,一窩蜂湧到了武媚娘身邊,七嘴八舌地問開了:

 “那位小寺人是陛下的近侍,三月三陛下突然找楊氏做什麼?”

 武媚娘似乎仍沉浸在剛才的震驚中,支支吾吾著:

 “楊妃,楊妃她……”

 “怕不是要被趕出宮去了吧?”陰德妃有些幸災樂禍。

 武媚娘眼神古怪地看著她。

 …………

 “喲呵,我媽升官兒了?”

 三月中旬的營州,天氣仍然有些寒冷。

 營州大都督府,李明讀著父皇寄給他的家書,順口感嘆一句。

 營州官僚班底的大框架算是搭建起來了,臨時州府也搬到了大都督府,大家合署辦公。

 至於之前佔領的郝氏家宅,則分給了遠道而來的工匠們,讓那些在內地住慣了豬圈的賤籍工戶無不受寵若驚,感恩戴德。

 “阿爺封阿孃為德妃,德妃是個什麼級別?”李明翹著二郎腿,好奇地問幕僚們。

 後宮之事就有點超綱了,幾人面面相覷。

 還得是吏部尚書侯君集懂行:

 “除皇后以外,以四妃為貴,四妃又依據高低地位依次分為貴、淑、德、賢。”

 “也就是說,連升兩級咯?”李明把皇上的親筆家書就這麼攤在桌子上,與心腹們商量起來:

 “為什麼,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嗎?”

 後宮和體制內差不多,精髓就三個字:

 熬資歷。

 所以能破格提拔兩級,顯然是宮裡發生了什麼大事。

 而在經歷了這次被誤會謀反的事件後,李明也意識到了掌握朝廷動向的重要性。

 不能光在遼東悶頭種田,也得看看天。

 韋待價問:

 “貴婦晉級是要下詔的,詔書怎麼說?”

 李明點點頭:

 “說是在父皇重病期間,阿孃悉心照料,特進兩級。

 “所以肯定不是這個理由。”

 薛萬徹被這突如其來的轉折扭到了腰:

 “不是嗎?”

 平州內部治安太平,外有赤巾軍拱衛,所以他沒有什麼事,也一併來營州看場子了。

 只是以他粗鄙的腦子,明顯跟不上十四黨的節奏。

 “當然不是,官方承認的都不可信。”

 李明給粗鄙老弟科普著常識,拿起家書道:

 “父皇還說……”

 “停,停!”韋待價立刻捂住耳朵:

 “不可洩露禁中語,是要挨彈劾的!”

 皇帝私下裡給臣子說的話,自動視為機密,不可亂傳。

 更何況還是家書!

 李明殿下也太不拿他們當外人了。

 “嘖,真麻煩。”

 李明撇了撇嘴:

 “朝廷那邊的意思,是完全肯定了我們在遼東的一切做法。”

 “一切?”侯君集有些意外。

 “一切,甚至還有加碼。”李明肯定地點頭道。

 刨去一堆關心勉勵的客套話、以及提了一嘴楊氏以外,李世民在信裡的大致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