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3頁)

 然而,李世民覺得自己和他的父皇李淵不一樣,他親愛的兒子們一定不會背叛他的。

 嗯,包括最不穩定的李明,一定也是愛他的。

 所以,他還是覺得,李明落草為寇、勾結高句麗造反一事,有蹊蹺。

 之前他被頭疼折磨得意識模糊,仍然下意識地拖延廷議,暗中為兒子作掩護。

 而現在,他可以更冷靜地思考來龍去脈。

 “侯君集的彙報,與張亮的情報可以互相印證,這一階段還是可信的。”

 他反覆對比著兩邊的文本,一邊自言自語:

 “問題是,侯君集消失以後……”

 他和朝廷的主要消息來源,就只剩下張亮了。

 一面之詞,是有風險的。

 當時的李世民,忍著頭疼和魏徵剛逝的悲痛,做出了三方保險的決策:

 著營州都督、幽州刺史,即刻帶兵進入平州,勘察實際情況並彙報;

 著(與李明和李承乾都毫無關係的)楊師道啟程前往平州,接替侯君集,代天子權知平州事;

 著李世績,準備進軍。

 然而,這又回到了那個老問題——

 詔令傳達到幽州營州、他們的情報再寄送回長安,光送個信就需要差不多十五到二十天時間。

 再加上候補官員趕赴平州、勘察情況等等,都需要時間……

 能在一個月內建立起第三方信息渠道都算神速了。

 而在這最關鍵的一個月,長安的諸君,只能依賴張亮屬下眾“義子”的一面之詞。

 太遠了,遼東實在太遠了。

 那裡已經是中原王朝的統治能力極限了,一切都像籠罩在迷霧之中……

 “陛下。”

 張亮在門外稟報。

 “進來吧。”

 相貌平平的工部尚書、號稱豢養五百“義子”的密探之首,張亮推門而入。

 看見陛下如同過去那樣,靜靜坐在桌案邊,他心裡又不由得緊張起來。

 “關於平州的事,問你幾個問題。”李世民平靜地說。

 “臣必知無不言。”張亮平靜地對答。

 李世民在書堆裡精準地挑出其中一份文件:

 “你說,平州州府那把火是侯君集放的?”

 “侯尚書當日罕見地提前離開州府,去往城外。離開後,州府便燃起大火,由此可以推斷。”張亮對答如流。

 李世民不置可否:

 “侯君集人都走了,怎麼放的火?”

 “想必是他們在城中的同夥。”

 “同夥是誰?”

 “想必是赤巾賊。”

 “你們抓住人了嗎?”

 “義子的職責是打探情報。若陛下有令,想必不日便能抓捕歸案。”

 李世民擺了擺手:

 “這倒沒有必要。關於赤巾賊與高句麗勾結之事,這條情報是哪裡來的?”

 “來自平州的鄉紳慕容燕。不知陛下還記不記得,徵東突厥時,還向他借過兵。”

 張亮不動聲色地為慕容燕邀了個功。

 李世民沒有接這個話茬,繼續問道:

 “此事侯君集在第一封彙報中就提過了。你是在照抄嗎?”

 張亮立答:

 “不敢,義子探訪民間,確實有此傳言。”

 李世民眼神一凜:“你有沒有想過,這傳言可能是慕容燕多年來故意散佈的呢?”

 “這……”張亮低下了頭,“若假以時日,想必能調查清楚……”

 “你們有目擊赤巾賊與高句麗軍互相配合或共進退嗎?”

 “呃……”

 “平州城門洞開,是赤巾賊開的門嗎?高句麗軍身上的唐甲,也都是赤巾賊給的?”

 “那個……”

 李世民半笑不笑道:

 “張亮,朕記得你曾告發侯君集謀反。”

 張亮把頭搖成了撥浪鼓:

 “臣所行都為公義,與侯尚書並無嫌隙,更沒有因此胡編亂造……”

 “你急什麼,朕只是想起一件陳年往事,與你說說罷了。”

 李世民滿含笑意地揮揮手:

 “下去吧。”

 在密探頭子的腳步聲遠去後,李世民搖了搖鈴。

 宦官幾乎是蹦了進來:“陛下!您終於……”

 李世民冷冷打斷了他:

 “把李君羨給朕叫來。”

 不一會,一位紅袍鶡冠的武將入內:

 “末將拜見陛下。”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不由得嘆了口氣。

 若非必要,他是真的不想對手下做到如此程度。

 可如今……

 “朕,讓你查張亮的書信往來。有什麼非同尋常之處麼?”

 李君羨立答:

 “工部尚書喜歡當面交談,極少寫信,只是……”

 “只是什麼?”

 “張尚書的多位義子,最近與齊地的通信多了起來。”

 李世民疑惑地皺眉:

 “齊州就齊州,說什麼齊地?”

 李君羨偷瞄了一眼陛下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回答:

 “因為……與張尚書的義子們同時寄送書信的,似乎是……

 “齊王殿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