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開“小課”
“老王,你看誰來了。”
一推開寢室門,陳思旭在便大聲喊道。
“張旭來啦,老陳早就想你來了,天天嚷嚷。”
王衛國在桌前正寫著什麼,看到張旭進來,放下筆起身招呼。
張旭朝王衛國笑了笑,喊了一聲,“王哥。”
“老王,搭把手,把張旭的床鋪好。咱們好開始談正事。”
陳思旭把張旭行李朝床上一放,急火火的張羅。
“不用,不用,我自己來。”
張旭哪能真讓人家兩個老大哥給自己鋪床,忙從陳思旭手裡搶過行李,三下五除二鋪好。
弄好的床鋪,張旭坐到書桌前,接過陳思旭幫他泡的茶水,“謝謝,陳哥。”
“別糾結這些細節,張旭你快接著上次沒說完的繼續說。”
陳思旭早等不及了,恨不得張旭馬上開始。
王衛國點了支菸,坐在旁邊靜等張旭開始。
“行,那我接著上次的說。”
張旭也不矯情,直接開始講。
受限於信息傳遞緩慢,八十年初的作家們想要獲得相對專業的文學知識,渠道極其匱乏。
後世隨便在網絡上收集到的知識,這個時候價比黃金。
嗡嗡嗡時這些作家正處在接受教育的時候,結果相當一部分未接受到高等教育,知識結構斷檔。
新老作家交替出現青黃不接。
陳思旭他們這批中青年作家,很多是這種情況。
雖然具備文學創作經驗,卻缺少系統正規教育,創作經常處在有心無力的尷尬境地。
心中積蓄的想法和靈感鬱結已久,受限於技法和思想深度的捉襟見肘,使得情緒釋放倍受羈絆。
陳思旭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
而張旭不但記憶中的存貨很多,後世的專業培訓又補齊了短板。
文學素養和專業水平,講文學寫作方面的知識綽綽有餘。
而且講的過程對他自己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是大家共贏的好事。
“很多故事都始於一閃而過的想法,有時候是在回答如果......將會怎麼的問題時猛然想到的。
......。”
陳思旭和王衛國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卻缺乏基礎理論和技能結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