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377章 我看你會的太多了!
陳陽側頭瞪了一眼秦浩峰,只見這小子臉上帶著壞笑正看著自己,陳陽額頭有些微微冒汗,加速了講解的速度。
“接下來就很簡單了,六老會,顧名思義,肯定是有六個老人……”他一邊說著,一邊指著畫卷上的細節,開始詳細地講解起來。
畫面中,亭子是整個場景的重點,亭子內,六位老者神態各異,或對弈,或觀棋,或閒聊,其樂融融。為了突出六老會這個主題,畫師特意採用了主大從小的繪畫手法,六位老者身形明顯比周圍的僕從要高大一些,更加吸引觀者的目光。
亭子內,山水屏風前,六把交椅擺放的錯落有致,兩名老者正在對弈,棋盤放在兩人中間,一位老者坐在一旁觀棋,神情專注。四名僕從分列兩側,其中兩名身著黑衣,兩名身著白衣,侍立在側,隨時聽候吩咐。
左邊臺階處,一位老者正緩步上臺階,他身後,一名僕從緊緊跟隨,手中抱著的老琴,彰顯著老者的身份和地位。亭子外,連接著一個水榭,兩位老者正站在水榭中,一邊眺望遠處江景,一邊低聲交談,怡然自得。
水榭下方,兩名男子,衣著與周圍人格格不入,應該是負責安保的衙役或者演奏樂曲的樂師。為了與詩詞意境相呼應,亭子兩側分別種著一株玉蝴蝶樹和一隻仙鶴,這正是為了對應畫中兩首詩---《庭鶴》和《玉蝴蝶》。
“南園這裡主要突出了六老,並沒有交到馬太守,”陳陽指著畫面跟幾人講訴道,“人物刻畫、衣著服飾,都符合北宋風格,畫理也沒有問題,之後我們往上看。”
江水靜靜流淌,將畫面一分為二,南園的熱鬧繁華似乎都被這江水隔絕在了對岸。與南園隔江相望的,是一片與之截然不同的景緻。
淺灘上,稀稀疏疏的樹林點綴其間,像是畫家隨意揮灑的墨點,為這片空曠的土地增添了幾分生機。遠山並沒有用濃墨重彩去描繪,而是採用了幾條深淺不同的墨線勾勒,略加點染,只為凸顯出山前那一片霧氣蒼茫的景象。
山間的樹木也畫得十分簡單而模糊,彷彿籠罩在一層薄紗之中,呈現出一片朦朧的景象,與近景明晰整飭的樓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輕重之間,更顯畫面的層次感,也使畫面的中心自然而然地偏下,給人以穩定感,同時更加突出主要內容。
與淺灘之間,隔著一條波光粼粼的江水,上面題寫著《宿清江小舍》的詩句。順著詩句望去,在山腳下,一片鬱鬱蔥蔥的叢林掩蓋之中,一處簡樸的農家小院若隱若現。
仔細觀察,會發現畫中的樹木是用赭石和花青兩種顏色繪製而成,通過顏色的深淺變化,將樹木的前後層次清晰地展現出來。
小院前,站著一個人,正眺望著對岸的南園,或許是在思念著什麼人,又或許是被南園的熱鬧景象所吸引。江面上,一艘小船輕輕飄蕩,隨著水波輕輕搖曳。
孤帆
小院的右下方,一艘孤帆正迎風向前行駛,朝著那一片朦朧荒蕪的大山方向駛去,這裡描繪的正是《孤帆》這首詩的意境。江面之上,一對燕子正在自由自在地飛翔,為這寧靜的畫面增添了幾分活力,這裡所對應的則是《歸燕》這首詩。
歸雁和搗衣服女人
“江岸上,你們看。”陳陽指著畫卷中江邊正在搗衣的兩名婦女,轉頭對眾人說道,“這兩名女婦女正在搗衣,這個細節大家可要注意了。”
說著,他又指了指前面飛翔的燕子,“你們看,為什麼我把歸燕畫在這對婦女前面呢?這是因為在古代的詩詞中,秋天搗衣往往代表著思歸的含義。”
“你們想想前面歸燕的場景,就能夠明白,此時已經是秋天了,燕子都開始南飛了,是不是?這個時候,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思念起遠方的親人,盼望著他們能夠早日歸來。而搗衣這個場景,就恰好配合了這種思鄉之情。所以說,這幅畫中的搗衣場景,對應的詩句應該是《聞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