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陸羽:我還沒上車,等等!!!(第3頁)
父皇,您多心了。”
朱標眼神堅定。
見父皇沒有回應。
他又繼續說道,“這世間不乏有才之人,入了朝堂,便被權力迷了眼。
但先生定然不會如此。”
朱標一字一頓,言辭懇切。
朱元璋聽後,閉上雙目,腦海中浮現出之前與陸羽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畫面如走馬觀花般一一閃過。
許久之後,朱元璋豁然睜開雙目,緩緩說道:“但願如此。”
朱元璋出身農戶之子,後來遭逢亂世。
先是在皇覺寺當了和尚,為了生計四處化緣,又投身義軍。
經歷無數艱難險阻
,這期間人心叵測,綠林好漢般的兄弟也曾對他刀劍相向,遭遇過不知多少次的背叛,歷經九死一生,才逐漸看清身邊之人。
誰對他是真心相待,誰又是隻能同患難,不可共富貴。
人心難測。
朱元璋對此深有體會。
或許陸羽本就與眾不同,又或許真的可以再讓朱標賭一把。
……
離了皇宮,毛驤快馬加鞭,日夜兼程。
每到一處驛站,吃完飯便睡,睡醒後換一批快馬繼續趕路。
約莫半個月後。
終於來到福建一帶,這裡是南孔一脈的聚居之地。
此前前往應天府的南孔一脈家主孔希生,隨著時間推移,早已回到福建家族宗室之地。
他不可能一直跟在朱元璋身邊,做那些挑撥離間之事。
隨著北孔一脈歸降,低下了往日高傲的頭顱,南孔一脈的復興之路變得越發渺茫。
時至今日。
國子學孔孟聖賢學問與實學相提並論,經大明日報宣揚後,此事人盡皆知,百姓或許所知有限,但天下文人無一不曉。
這對南孔一脈而言,眾人心中彷彿壓了一座沉重的大山,往日復興的機會更是幾近於無。
“可恨那孔希學這老賊,往日的半點血性全然不存,還以為他要與朱天子拼個你死我活,我南孔一脈正可趁此機會,奪回正統之位。
可現在看來。”
“唉……”
千言萬語到嘴邊,也只能化作這長長的一聲嘆息。
孔希學心中後悔不已,當初將家族中的爵位讓給了北孔一脈,致使南孔一脈正統旁落,如今更是被天下文人忽視至此。
但當時身處那般險境,孔家實在沒有別的選擇,也沒有其他路可走。
“終是委屈了你,立坊。”
宗族祠堂前,族會前不久剛舉辦完。
這幾日,孔希生心懷惆悵,忍不住多了幾句憤慨之言。
往日他早已心如死灰,沒有希望便不會有失望。
孔希生渾濁的目光看向面前南孔一脈,在福建所出的名士孔立坊。
在這福建一帶,孔立坊為人端莊,學富五車,其名士風範也為不少地方官員所知曉。
然而,凡事總有對比。
與北孔一脈衍聖公如今的光景名望相比,卻是大相徑庭。
“家主切莫多言,這或許便是我南孔一脈的命數。
能在福建延續下去,甚至苟延殘喘,我們也該知足了。”
孔立坊反過來勸說面前的孔希生。
他俯下身,目光落在桌上的那份大明日報上。
這幾日,大明日報又刊登了一些關於實學的內容。
孔立坊對實學頗為感興趣,比起家族傳承的聖賢學問。
他對這從未接觸過的實學更覺新奇。
諸如工貸賑濟,以及洛陽新都製造的各種神奇物件,熱氣球、紡織機等,除了尚未廣泛流傳的,相同的物件在南孔一脈孔家之內。
他都一一收集,著實大開眼界。
既然孔立坊對實學有這般熱情,身為南孔一脈家主的孔希生也未曾阻攔。
實學前途光明。
哪怕是當今聖上,以及那位被視為國之柱石的太子殿下,同樣對實學極為重視,說不定哪一日。
實學便能成為南孔一脈的支柱。
“你若真想知曉,瞅準時機也可前往洛陽新都,去那國子學,見見那位陸先生。
他雖年輕,但一生所學,於實學一道之上,想必定是經世之才,日後也定是實學這門學問的流派之祖。”
孔希生髮自內心地忠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