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裡吹吹風 作品

第八十九章:仙府和充電(第3頁)

    一個穿著和神巫一模一樣衣服,戴著一模一樣面具的人,坐著由兩個鬼神抬著的神輦來到了金谷縣的社廟,而隨後鬼神便帶走了那些五鬼道的妖人。

    陰陽老道收到信之後便想要去金谷縣看一看,那社廟最近總有神異之事發生,同時也看看丹鶴在金谷縣那邊事情做得如何。

    從紫雲峰前往金谷縣的途中,陰陽老道經過神峰腳下。

    來都來了,他便想要上去看看。

    他想起了寒食節當日看到的陰間幽都和鬼伯之神,想到了司命之神投下的書簡上記錄的眾生壽數,猶豫再三之後還是上山了。

    “上去看看吧!”

    祭巫聽說了陰陽老道的來意之後,讓人通知神巫。

    神巫聽說了陰陽老道的到來也接見了他,其盤坐在帳幔後的神壇之上,聽著老道說起這件事情。

    “神巫,那一日您帶走了那些五鬼道的妖人,將他們都打入了幽都城中第一層冥獄的鐵砂小地獄。”

    “敢問,這鐵砂小地獄是在何處?”

    “這幽冥之中,又是何種景象,您是否親眼看到了?”

    陰陽老道日漸蒼老,時日無多。

    隱約也知道知道自己此生或許練不成仙丹,也難以求得長生了,那司命之上的竹簡上自己的死去恐怕已經不遠矣。

    哪怕現在就求得仙法,恐怕也做不成什麼了。

    因此。

    老道對於這生死幽冥之事也變得越來越熱衷,日也思,夜也想。

    人人皆害怕死後幽冥,他卻變得日漸渴盼起來。

    有人說人死之後萬事皆空,他卻希望人死後還有陰間幽冥,哪怕是像佛門所說的有轉世輪迴也可。

    至少,也能有個念想。

    若是死後一切隨之煙消雲散,成了一場空,老道想到這也為之惶恐駭然。

    所以當知道幽冥真的存在的時候,他卻不知畏懼,內心格外歡喜。

    “人這一生,生是一種開始,死也是一種開始。”

    “在那人間之下,尚有幽冥。”

    “在人間生是起始,在那幽冥之中,死才是起始。”

    不過,雖然確定了幽冥真的存在之後,陰陽老道還是有一些問題,希望能夠在神巫這裡得到解答。

    “眾生死後,人人都可入那幽冥嗎?”

    “入幽冥之後呢,我等若是人間有犯了罪業,都要在那陰間冥獄受刑罰?”

    “所謂罪業又是什麼?”

    “殺人是罪業,殺生也是罪業,踩死一隻螞蟻是否也算?”

    “受刑罰過後呢,可否還有其他?”

    “人間生為初始,死為終結;那幽冥之中死也初始,又以何為終結呢?”

    陰陽老道盤坐在下首,昂首期盼著回應。

    神巫也是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情,不過她關注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寒食節當日“自己”竟然乘坐著鬼神之輦去了金谷縣,自己怎麼不知道?

    但是一轉念,她便知道去金谷縣的是誰了。

    神巫:“那不是我。”

    陰陽老道:“是雲中君嗎?”

    神巫:“是。”

    陰陽老道以為是雲中君借神巫的軀體行走人間:“神巫果然是神巫,半是巫來半是仙神。”

    神巫:“所以你的問題我現在還無法解答,你還有何事要問的?”

    陰陽老道今日放開了許多:“沒有了,只是希望神巫若是有朝一日能夠看透這人世間的生死之相、陰陽之秘,能夠指點一番老道,也讓老道莫要這般彷徨。”

    神巫:“生死皆有天定,彷徨也好,認命也罷,又能若何,一切都在司命之神的竹簡上寫定了。”

    老道:“雖是如此,但是還是想要知道,我等死後究竟將會去何處;雖然生死已經在司命之神的竹簡上寫定,但是難免總奢望著,能夠有機會逆天改命。”

    “求仙問道是如此,煉丹長生亦是如此。”

    神巫:“一切成空有何不好,總好過那下陰間冥獄。”

    老道:“非也非也,相比於下冥獄,想到一切皆空,反而更令老道畏懼。”

    老道走後,神巫坐在神壇的帳幔之中靜靜冥思著,想起剛剛對方所說的話。

    周圍的群巫包括祭巫都跪坐在地,沒有人敢說話,也沒有人敢動,生怕打擾了神巫的冥思。

    雖然這段時日,神巫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太大變化。

    但是在外人眼中。

    無形之中她的威勢似乎變得越發重了,令人不敢直視。

    眾人看到她,似乎已然分不清她到底是凡間之巫,還是雲上之神。

    她想,寒食節當日雲中君竟然乘坐神輦去了一趟金谷縣,還和丹鶴道人下了一場棋局,之後應鶴道人的請求,命鬼神帶走了那些五鬼道的妖人。

    她覺得有鬼神相隨,那應當是雲中君沒有錯,但是還是打算去確認一番。

    以防哪路妖人或者其他人冒充雲中君,或者妄圖做些什麼。

    不過。

    她心中之前的一個疑惑似乎得到了解答。

    當她戴上了神面的時候,她就成了眾人眼中的雲中君。

    而當雲中君戴上了神面,遊戲在人間的時候。

    雲中君便變成了眾人眼中的神巫。

    天上的月,和那井中的月,好像在人眼中都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