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驚鴻 作品

第 120 章 比慘(第2頁)

 被問到的玩家撓撓頭:

 “你們想知道秦始皇怎麼死的?這我哪兒知道啊!”

 都說了歷史出現斷代了,記載很少的。他就知道秦後頭是漢,秦朝延續了多少年都不清楚。

 不過這人還是給出了一點訊息:

 “我聽說過一個小道消息,不知道是真是假。”

 趙王精神一振:

 “你說!”

 小道消息啊,這種東西真實度不可考,卻一定非常非常勁爆,正適合拿出來刺激一下秦王。

 玩家告訴他:

 “據說漢朝開國皇帝只比秦始皇小三歲。”

 趙王嘶了一聲。

 這這這,漢朝天子總不可能活了幾百歲。所以既然兩人年齡相仿,那豈不是說秦國一統天下沒多久,就被漢給滅了?

 趙王大喜:

 “這個消息對寡人很重要!”

 當即送給玩家不少道具,作為感謝。然後飛快把這件事散播了出去,美其名曰不想讓同一個祖宗的遠房親戚被矇在鼓裡。

 趙王假惺惺:

 “秦王啊,你不要太難過。雖然好不容易一統天下結果被別人摘了桃子是挺慘的,但你好歹統一過天下啊!”

 趙王是不信什麼白手起家的,覺得那也太難了。他猜那個漢王八成是秦朝的開國功臣一類的,被封了漢中作為封地。

 分封制嘛,大家都熟悉了,沒人覺得秦國統一天下之後不搞分封。所以既然會蹦出一個漢王,就絕對是秦始皇把功臣或者宗室封去了漢地。

 不過宗室的可能性不大,秦朝剛建立,就算宗室篡位,也不太可能更改國號。相比起來,功臣論比較可信。

 始皇:……

 這群人還挺邏輯自洽的。

 不過這對秦國來說是件好事。

 始皇直接對群臣道:

 “諸位也聽見了,分封制斷不可行。施行分封之後,我大秦被功臣所篡,可見此制度早已不合時宜。”

 知到內情的李斯嘴角一抽。

 他們陛下什麼時候和太子學會了滿嘴跑火車?

 其他人不明真相,哪裡曉得這是胡扯的,一個兩個都聽了進去。唏噓的同時,還有些緊張。

 畢竟外頭都說是功臣篡國,這——在場諸位可都是未來的功臣!

 雖說漢王和王上的年齡差是三歲,他們的年齡對不上。可那些人自己也說這是個小道消息,不保真。萬一不是三歲,而是五歲十歲呢?

 幸好,裡頭有些人是其他時代的。

 他們想到這裡就放心了一些,總不可能是他們被分封去了漢中當漢王。所以需要警醒自危的,只有秦王政時期的人物。

 那些被調入中央的郡治長官們壓力極大,不由懷疑起自己來。尤其是之前在漢中郡當官的那幾個,冷汗都下來了。

 扶蘇安撫了一句:

 “能得封漢中的定是天子近臣。”

 言下之意,人選大概率是沒出現在這裡的關中高官。

 眾人紛紛鬆一口氣。

 始皇藉機打消了眾人以後繼續實行分封制的同時,也順便敲打了他們一下。今日過後,想來諸位也不敢仗著功勞就自滿了,生怕會被同那什麼漢王扯上關係。

 ——你這麼囂張跋扈,是不是看不起陛下,想學漢王篡位?!

 群臣試探著詢問始皇:

 “王上對那漢王的身份,可有猜測?”

 哪個臣子封地會在哪裡,王上應該早有安排吧,總不可能是大一統之後再來臨時任命。

 見臣子們依然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樣,始皇就知道得給他們一個切實的人選。不然臣子天天提心吊膽的,耽誤幹活。

 始皇沉吟了片刻:

 “應當是劉季。”

 這人大家都沒聽說過,不由面露疑惑。

 扶蘇幫忙解釋道:

 “劉季被阿父派去了楚地。”

 暗示大家這是一步暗棋,所以大家才不認識他。

 也不算騙人,畢竟大一統之後劉季確實在楚地任職。私底下捉出了不少潛藏的六國餘孽,表面上就是個尋常太守。

 介於漢高祖確實是劉邦,始皇現在把劉季拎出得那叫一個理直氣壯。

 李斯在旁邊聽完心想,劉季要是知道這對父子在外頭這麼敗壞他的名聲,又要汗流浹背了吧。

 李斯悄悄摸摸給劉季發消息:

 「陛下剛剛封你做漢王了。」

 劉季:???!!!

 劉季險些一個病中垂死驚坐起:

 「怎麼回事?!」

 李斯卻不肯回他了,就讓他一個人忐忑不安去吧。

 劉季只好跑去戳太子殿下,求個解釋。

 扶蘇隨口回道:

 「那些人誤以為父親搞分封封了個功臣漢王,後了你的名字。」

 劉季:陛下不能編個不存在的名字嗎!

 反正都是不認識的,劉季他們不認識,其他假名他們肯定也不認識。為什麼不叫別的,非要叫劉季啊。

 哪怕說是劉邦都好啊!

 扶蘇許諾道:

 「那下回說劉邦,不說劉季了。」

 劉季:……不是,就不能換個姓氏嗎?

 扶蘇忽略了劉季的小意見,扭頭對阿父小聲說:

 “劉季希望我們下回用劉邦的名字。”

 始皇不虞,否決了:

 “劉邦不配做我大秦功臣。”

 哪怕漢王再怎麼在眾人心裡是個篡位的亂臣賊子,前提也是他因功封王了。劉邦是個徹頭徹尾的反賊,憑什麼當大一統功臣?

 扶蘇想想也有道理:

 “那下次還是說劉季吧。”

 至於劉季自己的意見,不重要。

 李斯旁聽完,幸災樂禍。

 不過這次他可不給劉季通風報信了,因為報信的事,他剛剛被太子瞪了一眼,差點引火上身。

 扶蘇:我阿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跑去告訴劉季,是不是對陛下有意見?

 始皇叫住李斯:

 “如今天下都在嘲笑朕被臣子篡位,此事便交由丞相來解決。”

 李斯叫苦不迭。

 陛下果然也不高興了,連愛卿都不叫了不說,還把燙手山芋丟給他。各國嘲笑秦始皇,他怎麼解決?他又不能勒令那些人閉嘴不許笑了。

 扶蘇威脅:

 “若是丞相解決不了的話,那也不能怪孤將丞相干的好事拿出了。”

 區區漢王如何能夠篡位?

 當然是因為朝中有丞相亂國了!

 李斯無語凝噎:

 “殿下,這樣豈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到時候陛下還得被人嘲笑第二回識人不明,說他看重的丞相也是個逆賊。

 扶蘇不以為意:

 “孤不會把帽子扣到胡亥頭上嗎?”

 問就是始皇帝駕崩之後胡亥殺兄篡位,一切都是胡亥的鍋。

 他阿父能穩穩壓住李斯,胡亥壓不住,是胡亥無能昏聵、李斯貪心不足,關始皇帝什麼事。

 李斯:對啊!還可以推鍋給胡亥!

 李斯福至心靈:

 “定是胡亥封的漢王!與陛下無關!”

 扶蘇頷首:

 “去吧,好好幹。”

 作者有話要說

 扶蘇:真沒用,還要孤給他提供思路。

 始皇:還是朕的太子最能幹。

 晉江今天抽了20多分鐘,我剛把存稿放進來,還沒來得及定時,它就抽了,可惡,時間卡得剛剛好

 齊國在吳地的吞併一開始十分順利。

 一口氣吞了大半吳國國土,正高興呢。哪怕知道接下來要面對越國的抵抗,齊王也不是很在意。

 結果越王倒是乖覺,認為自己打不過齊國,乾脆把兵給撤了。不僅沒和齊國正面起衝突,甚至還將已經收攏到麾下的剩餘小半吳國地盤給吐了出來。

 齊王頓時察覺到了危機。

 越王怎麼可能無緣無故把到嘴的肥肉給吐掉,定然有陰謀。

 哪怕明知打不過齊國,也不至於如此,否則之前辛辛苦苦覆滅吳國豈不是全在做白工?連成本和戰損都收不回來!

 齊國的士兵沒有繼續南下,而是選擇了觀望局勢。

 這一觀望,就耽誤了最佳時機。

 越國的故佈疑陣反而讓齊國沒能第一時間吞併整個吳國,給了後來的楚國和魏國瓜分吳地的機會。

 攻打吳國的殘兵,總比攻打齊國的士兵要省事。等齊王收到消息的時候,吳國已經一分為三了。

 但三家瓜分的地盤數量不對等,富饒程度也各不相同。魏國還好說,楚國是有些不太滿意的。

 楚王評估了一下自己和齊國的軍事差距。

 首先,楚國本身就比齊國能打。其次齊國軍隊之前鎮壓吳國軍隊,又耗費了一點軍力。不像他們楚國,是直接接手被越國鎮壓過的吳地,不費吹灰之力。

 所以和齊國打起來勝算還是很高的。

 楚王還想要把整個吳越吞了,畢竟在他繼位的時候,吳越兩地除了越國南部被歸入百越之外,其他地區都是他們楚國的地盤。

 結果時空錯亂一出,在他楚悼王在位期間吳越獨立出去了。他若是拿不回來,哪有臉去見列祖列宗?

 要是被齊國佔走,更是顯得他無能。

 於是楚國堅定了要把齊國士兵全數驅趕出吳地的決心。

 隔壁魏國則是迎客。

 當年秦滅六國的時候,曾經令尉繚攜帶重金去賄賂六國高官。

 因六國國君昏聵,不少甚至還被相邦把持,導致這一招非常好用。大國中的趙國和齊國就是這麼滅亡的,楚國也因此栽了個不小的跟頭。

 雖然如今各國君主沒那麼昏聵,但賄賂高官這條路依然能行得通。

 原因很簡單,是人,就有私心。只要抓準了他的軟肋,針對性遊說,依然能達成自己的目的。

 就像秦國大將白起的死一樣,秦相范雎在其中居功甚偉。哪怕起因是將相不和,背後也定然有趙人離間,甚至是賄賂。

 何況,就算不走賄賂這條路,也有別的辦法可以操作。

 英明的君主有針對英明君主的法子。

 始皇查看了一圈大秦各地的郡治官吏名單,從中挑選出了幾個並不起眼的心腹。

 關中以外維持著戰國末年的郡縣制度,其中郡治的郡守、郡丞、郡尉都是秦王特意任命的心腹。

 雖然他們不像中央高官那樣為人熟知,可在始皇心裡依舊是可用之人。而且,因為時代靠後又沒有那麼出名,反而適合派出去做點事情。

 始皇將郡治官吏調動了一番,一部分升入中央任職,一部分派往各國。

 仗著現在天下亂著,想要調查一個人的來歷困難重重,便給他們塑造了假身份,方便他們去外頭行走。

 始皇說道:

 “如今各國都求賢若渴,爾等皆為賢才,也該去試一試才好。”

 燕昭王造黃金臺廣招天下英傑,魏惠王變法圖強也需要人才輔助,楚悼王失了吳起正是急需人員接替之時,更有落後的齊王、越王想要儘快趕超戰國群雄。

 你越是需要人才,就越方便別國安插間諜進去。這就是針對英明君主的陷阱,齊湣王當初就是栽進這個坑裡才被蘇秦騙得傾家蕩產。

 現在大秦失了尉繚,但賄賂和遊說各國的事情也不一定非得尉繚才能做。張儀補上了這個缺漏,再安排一堆人於暗處接應,定然萬無一失。

 扶蘇給他們踐行時叮囑了兩句:

 “諸位此去小心。”

 要是被發現了,就找玩家幫忙逃跑。保命要緊,反正就算沒有他們去當間諜,秦國的大業也能成。

 若非當今各國的國君都有自己的驕傲,換成膽小一點的,哪怕事發,這些秦臣也可以光明正大地表示“我就是秦人,你敢動我一下試試”。

 換成韓王安等人,肯定是不感動的,只能憋屈地任由暴露了身份的間諜離開。可齊王他們卻不會吃這個虧,恐怕反而會被激怒,更要處決他們藉此震懾秦國了。

 所以還是得利用玩家這一點自保。

 臣子們領命而去,頂著新身份進入了各國境內。

 求賢令一直在發,每日都有自以為是大才的人蜂擁而至。他們混在這些人裡面,一點都不起眼。

 可是能在秦王政時期做到郡治長官位置的,又哪裡有庸才呢?脫穎而出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魏國開戰之際,便有潛伏了半年之久的秦臣終於藉此機會嶄露頭角,得到了魏王的看重。

 對方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開始挑撥魏王重兵出擊。

 魏惠王時期的兩場著名敗戰,很多人都聽說過。

 先是桂陵之戰,趙國先撩者賤,攻打了魏國的盟國衛國。魏國於是發兵反擊,把趙國國都給攻破了。

 趙國向齊國求援,於是齊王派出孫臏出戰。孫臏一計圍魏救趙,導致魏國大軍不得不回援。

 後來在魏軍回援的時候路過桂陵,遭到了孫臏的埋伏,連大將龐涓都被擒獲了。

 但這次的戰役其實沒有真正救到趙國。

 因為魏國撤退歸撤退,依然留了人手霸佔著邯鄲不放。齊國雖勝,魏國主力仍在,齊國也沒有真的去進攻魏國的新都大梁。

 不過這次的戰役好歹給趙國爭取來了一個和談的機會,後來兩國握手言和,齊國放歸龐涓,魏國也把邯鄲還給了趙成侯。

 秦國間諜給魏惠王分析這件事時,自然是要把齊國和趙國有多蠻不講理給誇大一下的。

 分明是趙國先對付的魏國盟友,魏國只是出於道義反擊一下,關齊國什麼事?要不是齊國插手,趙國滅亡後,魏國說不定能吞併趙國呢。

 魏惠王很是可惜:

 “是啊!差一點就能吞併趙國了!”

 秦臣又強調:

 “當年大王繼位時,就是趙國與韓國在背後動手腳,害得魏國國力大減。”

 魏惠王他爹沒立太子,死後兩個兒子爭權導致魏國內亂。後來魏惠王佔據上風,自立為君,他的兄弟就跑去找韓國和趙國求助。

 沒多久,韓趙兩國聯手攻魏。魏國大敗,魏惠王也被圍困。

 要不是兩國沒談攏,一個想擁立傀儡魏王,另一個想讓魏國一分為二,最後兩國不歡而散。魏惠王當時就沒了,哪裡還有後來的好日子。

 秦臣認為:

 “大王攻趙分明是正常復仇,他們齊國就是事多,什麼都要插一手。”

 別管齊國插手是不是為了利益考量,人家報仇雪恨的時候你跑來阻擋,那就別怪人家把仇恨值分一半到你頭上。

 至於那是田齊乾的,和現在的呂齊沒關係,胸懷大志的魏王將之忽略了。

 秦臣又說起馬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