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ad 作品
第七百二十章 徐有知的請求(第3頁)
高翰文自己之前的稿子裡也提了這個,但卻沒有放在最開頭。很明顯,徐有知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明人,竟然已經深刻地認識到這個問題。這是高翰文沒有想到的。
事實上,要毀壞一個文明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人為製造多義字詞,同義字詞,加速語義流變。這樣任何前代的經驗教訓都無法得道傳承。渾渾噩噩,老皇帝只需要拿著千年前的語錄就能夠治理偌大的帝國了。因為沒有固定的語言,帝國裡面的百姓就沒有腦子,都不需要愚民,哪怕百姓各個都識字也不怕,因為不存在有效的深度交流。
而高翰文原時空之所以突飛猛進各種工業革命,主要還是西歐語言學特別是語法的確立。有了穩定的語言文字,一切都能積少成多,水到渠成。而單詞形態的可塑性與組合性又使得英語等拉丁系語文字在保持詞根含義不變的情況下更適應工業革命後日新月異的交流用詞變化的需要。漢語要完全獲得這兩個優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後世都沒完成呢。現代漢語的研究簡直一團糟。不僅沒完成,網絡用詞更是群魔亂舞,各種故意玩弄概念。各種新詞新概念,其本質是不敢提及舊詞怕人前後關聯,進而讓人們討論不出問題的實質,只是加劇交流的混亂。
實在不行就只有換語言了。畢竟只是工具而已,總不能為了一個工具而放棄目的吧。只不過這課是個戳脊梁骨的大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