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323 章木秀於林,眾人對張之維的看法(第3頁)

 有人不解道:“濱城不是倭寇的地盤,我們去濱城港口,豈不是羊入虎口,自投羅網?”

 此話一出,立刻就引起了周圍人的不滿:“怎麼說話呢,現在濱城的倭寇和毛子鬧的厲害,咱們過去,應該是虎入羊群才對!”

 高家主出聲安撫:“大家不要急,我們只是在濱城那裡做一個周傳,那裡有人接應我們!”

 接應?濱城那邊能有什麼人接應?張之維若有所思,聯想到先前師叔說的,軍閥藉此機會把勢力派進了濱城……

 若無意外的話,接應人極有可能是張大帥那邊的人,如此說來,高家和軍閥之間,關係很密切啊……

 張之維看了一眼高家主,沒說什麼,想在一個地方立足,總得有所依仗,這不意外。

 其實,不光是高家,很多勢力都和軍閥有關係,這一點,就連龍虎山也不能免俗。

 想在世上立足,哪有真正能獨善其身的,除非是那種放下世俗,了卻紅塵,入山清修的道士。

 但這種能放下一切,無慾無求的道士,即便是在全真一道都不多見。

 眾人登上客船,客船雖小,裡面卻是五臟俱全,高家甚至提前在裡面安排了極其豐盛的早餐。

 寒風中馳騁了一天一夜的眾人,立馬大快朵頤起來,張之維也不例外。

 吃完,眾人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休息小憩。

 張之維則是繼續銘刻法籙。

 這一天一夜的趕路功夫,他已經又往法籙上銘刻了五章《上清經》,加上之前銘刻的,已經足足銘刻了八張,再銘刻二十四章經文,便可達到加授五雷籙的最低要求。

 客船揚帆起航,冬天風大,又是順流而下,這速度可以用千里江陵一日來形容。

 半晚時分,濱城的港口就已遙遙在望。

 得知濱城將近,張之維難得的暫停修行,走到小客輪的甲板上,眺望過去。

 見張之維出來,張守成也跟著來到甲板上,雙手撐在欄杆上看著越來越近的濱城港口。

 “這還是我第一次來這裡,聽說你在這幹了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講講?”

 張之維笑了笑,指著遠方的一個空白海面,滔滔不絕的講述起來:

 “師叔,那天一到濱城,我們就在那裡端了一艘運鴉片的船,還在船上做法,轟了倭寇的假鐵路公司,以及他們的司令部,還炸死倭寇司令官的女兒,那司令官報仇心切,搞了一堆騷操作……”

 …………

 …………

 雖只隔了半個多月,但此次到濱城,和之前到濱城,張之維是兩種不同的心態。

 之前他心裡浮躁的很,殺氣騰騰的,滿腦子想的是要殺的濱城人頭滾滾。

 現在心裡的間隙已除,靜功也已提升,再看濱城,心態也已經平和許多。

 在這種心態下,一邊講當日之勇,一邊眺望濱城的海岸線,突兀的,張之維覺得濱城其實還挺美的。

 在這個年代,濱城絕對算是個發達的地方,別的不說,單單是夜晚都要亮一些。

 時過黃昏,當太陽完全落下,一點點星火亮起,如同一條金色的巨蟒在沿岸翻身而起了一般,那是這座城市的火光。

 濱城的動亂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雖然暗潮越來越洶湧,但明面上卻是已經恢復了平靜,至少港口碼頭已經運轉了起來。

 作為全國排的上號的港口,這裡即便是夜晚,也是人聲鼎沸,汽輪拉響汽笛傳遍整個海岸,經久不息,成摞的麻布口袋被腳伕扛上甲板,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而在碼頭的一眾船隻之中,一艘足有十幾米高的巨大運輸船顯得尤為的顯眼。

 其餘停泊的商船與這條大船對比,如同虎豹與豺貓,天生便矮了一頭。

 張之維的滔滔不絕被高家主打斷了。

 只見高家主指著前方的巨船說道:

 “各位,我們需要中轉一次,接下來,我們要坐的就是這個船離開此地!”

 船上的眾人紛紛探頭看去。

 甲板上的張之維也朝大船看了過去。

 即便是隔著老遠,他也聽到大船上傳出一個公鴨嗓的豪爽的笑聲。

 “他媽啦個巴子的,政記輪船公司這群小逼崽子,好東西還真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