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卿卿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一章:淮西浙黨(第3頁)
反觀人家劉伯溫,或者說後來浙東黨的幾個骨幹,那就不一樣了。
劉伯溫打小就是神童,十二歲就考中了秀才,二十三歲就去北京參加了殿試,而且還直接考中了進士。這樣的劉伯溫,段位大概和明朝後期的那個張居正差不多。
至於浙東黨的其他幾個骨幹,大部分也都是如此。而且,這幫人家裡往往都比較有錢,或者至少餓不著。所以在洪武大帝起兵之初,他們根本不願意來投奔洪武大帝。後來有幾個人,甚至還是洪武大帝半強迫的請來,這才願意幫老朱出謀劃策。
所以,浙東和淮西這兩幫人,不管是出身,還是學識、家世以及個人財富,都完全不同。淮西這幫人,基本上就是底層平民。而浙東這幫人,則可以理解成所謂的“地主階級”。這樣完全不同的兩群人,彼此之間,自然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淮西老兄弟這邊,覺得浙東這幫文人酸氣太重,只會讀幾本破書,根本不會打仗,啥也不是。而浙東這幫人,同樣也瞧不起淮西這幫人。
就這樣,從這時開始,洪武大帝麾下的這些大臣,就分成了淮西和浙東這兩派。彼此之間,誰也看不慣誰。
照理來說,看到了問題的核心之後,洪武大帝接下來就該著手解決問題了。為了維護隊伍的團結,他可以搞一些“結對子”的活動,讓浙東文人教淮西武將讀書,然後讓淮西武將教浙東文人打仗。雙方有了來往跟合作之後,矛盾自然也就會逐漸消失,以後自然就團結了。
但這個想法,其實只能說是現代人的想法,或者說是朱雄英自己的想法。
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是,就讓他們繼續鬥下去就好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