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過去,現在,未來!萬般因果與榮耀,皆系吾身!(第2頁)
“但是,科學研究,就是要打破權威。”
“瑞利教授說的也不一定對。”
“你不是很好奇我在做什麼研究嗎?”
“我就是在思考海水顏色的問題。”
“喏,你把這個東西放在眼睛前,透過它,然後再看海水是什麼顏色。”
“它可以消除天空的顏色,讓你看到海水本身的顏色。”
說著,拉曼遞出一個特殊的稜鏡。
錢德拉塞卡接過儀器後,迫不及待地開始試驗。
他驚訝地大叫一聲:
“咦,怎麼還是深藍色的?”
“這說明海水的顏色,並不是反射天空導致的。”
拉曼摸了摸錢德拉塞卡的頭,笑著說道:
“海水顏色的問題,細究起來,是非常複雜的。”
“甚至還要用到我最新的理論。”
錢德拉塞卡忽然問道:
“那布魯斯教授懂嗎?”
拉曼哈哈大笑。
“這次要是有幸能見到布魯斯教授,你可以當面問問他。”
錢德拉塞卡聽後,開心地笑了,小腦袋中滿是期待。
意大利,羅馬。
博學多才,驚為天人的達芬奇,現代物理學之父伽利略。
往日的意大利科學燦爛輝煌,指引著人類文明的方向。
但是近代以來,意呆利在科學領域迅速衰弱。
雖然此前有馬可尼因為無線電報獲得諾獎。
但是在純學術界,他的成果顯然不夠看。
如果要問誰能繼承意大利的科學榮光,那非費米莫屬。
當然,是未來的費米。
真實歷史上,費米在學術領域,有兩大非常重要的成果。
第一個成果。
自從物理學家弄清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的本質後,就開始更深入研究這些射線。
其中高速運動的電子流,β射線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1914年,查德威克發現,原子在發生β衰變時,電子只帶走了總能量的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能量竟然失蹤了!
換句話說,在發生β衰變的過程中,能量不守恆了。
玻爾當場就跳了出來,大聲呼籲:能量守恆定律錯了!
當然,他又錯了。
1930年,泡利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認為在β衰變中,中子除了變成質子,併產生一個電子外,同時還產生了另外一種粒子。
他根據計算,預測這個未知的粒子,應該是靜止質量為零、電中性、非光子的粒子。
只不過以當時的探測手段,檢測不到這種粒子而已。
正是這個未知的神秘粒子,帶走了消失的那一部分能量。
能量守恆定律依然成立!
1932年,費米將泡利提出的這種粒子,正式命名為“中微子”。
在泡利中微子假說的基礎上,他認為自然界存在一種全新的力,在支配著β衰變的過程。
1933年,費米首次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概念,來描這種力。
接著,他又提出了著名的“四費米子理論”。
即在β衰變過程中,中子、質子、電子、中微子,四個粒子在某一點發生弱相互作用。
這就是費米的第一個成就。
費米有個博士生,叫李政道。
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一起,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理論。
簡單理解,就是宇宙中的“左”和“右”是不對稱的。
比如你對著鏡子笑,但是鏡子中你的卻在哭。
泡利表示堅決反對,他認為宇宙中的一切,一定是對稱的。
勞倫斯有個女博士生,叫吳健雄。
1957年,吳健雄通過實驗,驗證了宇稱不守恆的正確性。
泡利又錯了一次。
(注:海森堡有個博士生,叫泰勒,被譽為“氫彈之父”;泰勒有個博士生,叫楊振寧。)
第二個成果。
費米是第一個用中子轟擊元素的物理學家。
當時,已知的元素週期表最後一位元素就是鈾。
所以,尋找超鈾元素成為了所有科學家的夢想。
1934年,費米用中子轟擊了鈾元素,得到了一種全新的元素。
他以為那就是傳說中的“超鈾元素”,於是發表了實驗結果。
意大利興奮了。
意大利教育部長高調地宣佈:
“在fxs的統治下,意大利再現古聖賢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