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472章 過去,現在,未來!萬般因果與榮耀,皆系吾身!

 第三屆布魯斯會議的消息,讓物理學界沸騰起來。 

 這一次的會議,規模空前。 

 參會人員不是物理大佬,就是絕世天才。 

 甚至連印度都有拉曼這樣的物理學家參加。 

 不過,作為宗主國的英國,倒是樂見其成的。 

 這說明在他們偉大的統治下,文明得以傳播。 

 航行在地中海的客輪上,一位印度學者正在用簡易的光學儀器對海水進行測量。 

 他彷彿對海水深藍的顏色著了迷,想要一探究竟。 

 這時旁邊一位孩童好奇地問道: 

 “拉曼叔叔,你在做什麼?” 

 這個印度學者正是拉曼。 

 此前一篇關於光的散射的論文,讓他名聲大噪。 

 這是對吳-康普頓效應一次非常關鍵的補充。 

 甚至那個現象還被命名為“拉曼散射”,以表彰他的貢獻。 

 圈內人幾乎都斷定,這是一個諾獎級的成果。 

 拉曼此次前往英國,不僅是參加布魯斯會議。 

 結束之後,他還要代表印度加爾各答大學,到牛津參加英聯邦的大學會議。 

 儘管今年只有33歲,但他已經成為印度科學界的領袖了。 

 此刻,拉曼看著自己的小侄子,眼中滿是慈愛。 

 這個孩子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 

 雖然今年只有11歲,但是明年就要讀高中了。 

 而且小小年紀就心思通透。 

 孩子父親想要他好好學習,以後當名公務員。 

 但是孩子自己卻立志要成為一名科學家。 

 還說自己的偶像就是布魯斯教授。 

 拉曼作為叔叔,當然想把侄子培養成優秀的物理學家。 

 所以他這次去英國,還會去劍橋大學訪問,為將來侄子的入學做準備。 

 此刻,面對侄子的提問,拉曼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錢德拉塞卡,我問你一個問題。” 

 “海水為什麼是深藍色的?” 

 原來這個孩子,正是未來天文學領域大名鼎鼎的錢德拉塞卡。 

 真實歷史上,錢德拉塞卡最著名的事蹟,就是他和愛丁頓關於白矮星結構問題的爭論。 

 錢德拉塞卡認為白矮星的質量超過某個界限,就會坍縮,形成中子星。 

 而愛丁頓則反對這個說法。 

 後來證明,前者是對的,後者是錯誤的。 

 這個界限,也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 

 但是在當時,愛丁頓是赫赫有名的大神。 

 而錢德拉塞卡只是一個菜鳥。 

 他雖然是對的,但是卻被愛丁頓打壓了整整幾十年。 

 可以說,受盡了一輩子的委屈。 

 若是李奇維在此,一定會說:乖,布魯斯叔叔幫你討回公道。 

 這也造成了他一生榮辱不驚、低調平淡的性格。 

 不過,諾獎雖然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憑藉在恆星結構和演化領域的工作,錢德拉塞卡獲得了1983年的物理諾獎。 

 他是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是最早將物理學研究和天文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的科學家之一。 

 他還曾拒絕過曼哈頓計劃的邀請。 

 關於他,還有一個小趣事。 

 1947年,已經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的錢德拉塞卡,想要開設一個高級研討班。 

 為此,他想招收一批具有物理學天賦的學生,親自授課,專門討論天體物理學的前沿課題。 

 然而,自信滿滿的他沒有想到,最終竟然只有兩個年輕人報名參加了研討班。 

 這兩人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 

 儘管人數遠遠低於預期,但錢德拉塞卡還是沒有取消這門課。 

 他每週從芝加哥大學下屬的葉凱士天文臺,開車幾百公里到芝加哥大學,就為了給二人上課。 

 那時的他肯定不會想到,這兩個年輕人未來會有多麼驚人的成就。 

 此刻,面對叔叔拉曼的問題。 

 錢德拉塞卡人雖小,但看過的科學期刊可不少。 

 他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看過瑞利教授對於天空是藍色的解釋。” 

 “他在論文裡還提到,海水的顏色,就是反射天空的藍色所致。” 

 拉曼聞言,心中一驚。 

 這個回答,可遠遠超越了11歲孩子的水平。 

 他的心中無比欣慰,彷彿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呵呵,小卡,你能回答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