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給我四個質子,我將創造一顆太陽!(第3頁)
只有搞清楚了恆星的能源,才能計算恆星的內部結構,從而推導出恆星的演化過程。
這是環環相扣的命題。
真實歷史上,只有進入20世紀後,隨著相對論、量子論、原子結構的相繼突破。
這個問題才終於迎來了答案。
恆星的能源來自於核聚變!
雖然說起來只有一句話,但是中間的過程卻極為複雜。
李奇維不準備在一篇論文中,把整個推導過程都加上。
那是不現實的。
因為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過程,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研究。
許多天文學家或者物理學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現在的科學發展進度,還不足以支撐推導的證據。
所以,李奇維要做的,就是提出核聚變的概念。
踏出最關鍵的一步,剩下的瑣碎工作,就留給其他人吧。
而這最關鍵的一步,其實也是第一步。
那就是【氫聚變成氦】。
這一過程不僅是核聚變的開始,同時也放出巨大的能量,貢獻了恆星約50%的能量。
從最終結果看,氫聚變成氦的物理過程非常簡單。
那就是4個氫核融合成一個氦核(氦-4原子核)。
氫核就是質子,而氦-4原子核是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的氦原子核。
氦-4原子核的質量要小於4個氫核的質量。(按理說應該大才對,但是多出的質量轉換成能量了。)
根據質能方程,消失的質量就會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
這就是核聚變釋放能量的原理。
但是問題來了。
四個質子是怎麼會變成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呢?
這裡,需要簡單介紹一下氫元素的三種同位素。
它們分別是:氕(p)、氘(d)、氚(t)。
其中,氕就是我們常說的氫原子,原子核只有1個質子,在自然界含量最多。
氘的原子核內有1個質子和1箇中子,又名【重氫】。
氚的原子核內有1個質子和2箇中子,又名【超重氫】。
首先,當兩個p核相遇時,就會形成雙質子組合。
但是這種組合非常不穩定,其中一個質子很快就會發生β衰變,轉變成中子。
這樣,兩個p核,就聚變成一個d核,這一步會釋放能量。
接著,d核內又加入一個p核,形成的新核心,就會含有兩個質子和一箇中子。
這就是氦的同位素,氦-3的原子核,這一步也會釋放能量。
有人可能好奇,這一步會不會發生兩個d核聚變在一起。
有可能!
但是這個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低。
所以,可以默認所有的d核都會和先p核融合,形成氦-3。
最後,就是最關鍵的一步:氦-3如何形成氦-4。
這一步,共有四種不同的方式。
其中第一種方式是最常見的,恆星中約有85%的氦-4,都是通過此途徑產生的。
那就是兩個氦-3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然後再吐出兩個d核,就形成了氦-4原子核。
至此,氫聚變成氦的過程就結束了。
核反應方程式最終化簡後,就是4個氫核,形成一個氦核。
總結如圖所示。
可以看到,氫聚變成氦的過程,非常複雜。
真實歷史上,愛丁頓在論文中,其實只給出了一句話。
那就是:氫核聚變會把4個氫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原子核,並釋放大量的能量。
(因為當時還沒有中子的概念,氦原子核被認為就是4個質子。)
至於中間的過程,愛丁頓並沒有給出詳細的說明。
而現在,由於李奇維已經提前提出了中子的概念。
且盧瑟福的實驗中,也出現了聚變的過程。
因此,李奇維就可以“大膽猜想”。
他要在論文中,直接給出氫核聚變的詳細過程!
並且氦-3到氦-4的四種方式,他也會一併給出。
所以可以想象,這篇論文會給天文學界以及物理學界,帶來何等的震撼。
兩千多年前,阿基米德自信地喊出:“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
而現在,李奇維霸氣宣言:
“給我四個質子,我將創造一顆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