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全美瘋狂!布魯斯將訪美國!
如果有科學史家想要研究,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美國在人類科學進步上的作用。
那麼他一定會非常失望。
這個後世的超級大國,卻有過一段漫長的平庸期。
放眼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沒有任何一項物理學成就,是誕生於美國大陸的。
不僅僅是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等等皆是如此。
所有自然科學類領域,美國相比歐洲同行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
真實歷史上,在1901年-1939年之間,128名自然科學類諾獎中,只有15名是美國人。
這裡面還包括不是美國本土培養的人。
當時有美國批評家評論說:“這個國家的所有能量都投向了物質發展,這種氛圍不利於最高水平智慧的誕生。”
在美國,當人們談論一位教授,會問道:“他知道什麼?”
而在歐洲,人們會問:“他發現了什麼新東西嗎?”
這種差距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巨大鴻溝。
這也是邁克爾遜非常焦慮的原因。
其實美國在被殖民時期,其科學方面也是有很強的創造力的。
本土出現了一批科學家。
雖然不能和同時期法拉第、麥克斯韋等人相比。
但至少是有自己的純科學,或者說理論科學的。
但是這種傳統為什麼建國後反而沒有延續下來呢?
大多數人認為:是應用科學的興起,阻礙了美國的理論科學發展。
美國人漸漸習慣汲取歐洲人的科學成就,而不添加自己的任何東西。
最典型的就是發明大王愛迪生。
相比於研究理論,美國人更熱衷於賺錢。
所以理論科學在美國,遠遠不如應用科學受到重視。
美國人也沒有歐洲貴族那種,對深刻知識既難能可貴又豐厚無比的熱情。
1883年,美國物理學家羅蘭曾感嘆:“純科學家的地位和生活水平甚至還不如小說家、畫家等。”
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物理黃金大世在歐洲拉開帷幕,各路天才輪番上場,你追我趕。
自然科學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繁榮的時期。
而作為當世國力蒸蒸日上,甚至超越了英國的美國,卻暗淡無光。
雖然現在的美國科學,在全世界範圍有一席之地。
但是其水平遠遠無法和自身的實力相匹配。
所以,以邁克爾遜、密立根等人為首的美國理論科學界的大佬們,在一起開會討論。
美國必須要做出改變了!
邁克爾遜在會上激動地說道:
“任何一個國家的科學進步傳統的形成,不能靠個別科學家的成就。”
“而是要有一個持續的、創新的、穩固的學術環境。”
“我曾經研究過布魯斯·李的星火計劃。”
“這個計劃的名稱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通過一點一滴的改變,逐漸影響整個全局,這就是星火的含義。”
“清國,那是一個比美國要弱無數倍的國家。”
“在布魯斯回國之前,他的國家連一個像樣的大學都沒有。”
“但是在布魯斯的努力下,那個國家的科學卻以一種可怕的速度在成長。”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可能根本不屑於瞭解清國,也不屑於瞭解清國的科學水平。”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清國出了一個布魯斯·李。”
“那個男人憑藉一己之力,硬生生把清國的自然科學水平抬高了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