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科舉取消,學部成立,李奇維高升(第2頁)
學部下設五司:總務、專門、普通、實業、會計。
五司共包含12科,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職位。
至此,清朝的新式教育制度正式確立。
教育行政機關分為:
中央一級,設立學部,統管所有學校,制定教育章程。
省一級,設立教育使司,負責執行學部命令,管理本省的大學、中學、小學、蒙學等。
府州縣一級,設立勸學所,負責深入基層,宣傳新式教育,擴大學生規模。
暫時只有省一級才有大學,府州縣只有中學、小學與蒙學。
此外,學部和地方各省皆設立視學官。
前者負責巡視全國各地學務,後者負責巡視本省各府州縣的學務。
3月25日,清政府任命榮慶為學部尚書,熙瑛為左侍郎,嚴修為右侍郎,協助尚書工作。
其中榮慶為蒙人,熙瑛為滿人,只有嚴修是漢人。
這也是清朝慣用的分權制衡策略。
此外,任命李奇維為廣東教育使加封學部右侍郎。
這個職務任命完美體現了滿清的狡猾之處。
學部右侍郎是從二品,廣東教育使也是從二品,二者看似平等。
但一個是中央官職,統管全國教育;一個是地方官職,只管本省教育,職能權柄不可相提並論。
本來袁世凱等漢族大臣,都上奏建議封李奇維為學部右侍郎。
但慈禧沒有同意,反而轉封了廣東教育使。
李奇維進獻鐳光寶珠,她當然要有所表示,而且還不能太吝嗇。
慈禧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這大清的天是誰在遮。
誰讓她滿意,她就讓誰滿意。
但是慈禧始終認為漢人不可掌握太多權力,所以乾脆讓李奇維只折騰廣東算了。
她給出的懿旨是,廣東乃大清開放之先河,工商教育諸多事務繁重艱鉅,各需要一得體實幹之大臣統攬,確保萬無一失。
大清帝師李奇維,忠君愛國,力顧大局,爾當勉效忠勤,以稱任使。
意思就是,李奇維你很厲害,但是全國教育不能交給你管,誰讓你是漢人呢。
你又有功,為了安慰你,就讓你當廣東教育使吧。
廣東地處開放前沿,教育環境複雜,正好試試你的能力。
不過李奇維畢竟進獻了稀世珍寶,心思難能可貴。
慈禧又為了照顧漢族大臣的意見,於是給加了一個虛職,學部右侍郎。
這在官場上十分常見。
一般都是官員的功勞很大,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封太大的實權官位,所以就給個榮譽虛職。
說白了,李奇維可以用學部右侍郎的名義,向學部和朝廷提出各種意見。
但他沒有學部右侍郎的各種實權。
對此,李奇維倒是很滿意,他才不想當什麼右侍郎呢。
那是京官,意味著他以後得常駐京城了,這顯然不符合他的計劃。
而且他一旦去了京師,無依無靠,只能任人拿捏,得不償失。
哪有待在廣州逍遙自在。
慈禧等滿清掌權者是不可能猜到李奇維的心思的。
在他們的固有認知中,京官肯定比外官重要無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