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164章 任命下達,啟程北上,見大哥,袁世凱相邀(第2頁)

 同年,清朝任命廣西按察使胡燏(讀玉)棻(讀分),在天津馬廠編練新軍,稱“定武軍”,人數為4750人。 

 1895年10月,定武軍駐地從馬廠轉移到小站,小站練兵自此開始。 

 同年12月,袁世凱接管定武軍的督練事宜,重新制定了各種新軍制度,聘用德國軍官充任教習。 

 他對定武軍進行了整頓擴編,使人數達到了7000人,並改名為“新建陸軍”。 

 同一時期,清朝在其他地方,也分別組建新軍。 

 其中有聶士成的“武毅軍”,董福祥的“甘軍”,這兩軍與袁世凱的新建陸軍,並稱北洋三軍。 

 慈禧為了加強京師的防務,決定成立一支新軍守衛京師。 

 1898年12月,清朝任命軍機大臣榮祿為統帥,編組北洋三軍和部分舊軍,成立“武衛軍”。 

 這也是後世北洋軍閥的淵源。 

 武衛軍分為前後左右中,共五軍。其中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被編為了“武衛右軍”,但其內部組織基本不變。 

 在京師大練新軍的同時,各省也開始了編練了自己的新軍。 

 比如湖廣總督張之洞創立自強軍,兩江總督劉坤一也創立新軍。 

 1899年,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奉命,從天津小站調往山東境內佈防。 

 這使得他躲過了後來的八國聯軍入侵,得以保留實力,成為他以後最大的政治資本。 

 而且他在山東境內,以剿匪名義,大肆擴充武衛右軍,使人數達到了近兩萬人,成為當時清朝最強的一支軍隊。 

 1901年,袁世凱接任李鴻章,以42歲的年齡,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清末政壇上堪稱奇蹟。 

 他的武衛右軍也隨他離開山東,前往京師,駐紮在京師南苑,成為朝廷拱衛之軍。 

 1902年,日俄矛盾加劇,清朝為了加強東北邊防,命袁世凱擴充新軍,以便擴大駐防區域。 

 於是,袁世凱派王士珍選募壯丁六千,帶至保定訓練,稱“新練軍”。 

 真實歷史上,在1904年,清朝成立總理練兵處(奕劻已提出建議),負責訓練新軍。 

 清廷任命奕劻為練兵處負責人,而袁世凱則為實際管理者。 

 並正式劃定軍制,將軍隊編為常備軍、續備軍、後備軍三等,待遇依次遞減。 

 接著,在袁世凱的建議下,清朝計劃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各省的新軍為地方軍,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新軍。 

 每鎮官兵定額為12512人(相當於後世的師),由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組成。 

 並按照從上到下的等級劃分管理層次: 

 鎮(統制)、協(協統)、標(標統)、營(管帶)、隊(隊官)、排(排長)、棚(棚目)。 

 1905年,袁世凱的武衛右軍,被改編成“北洋常備軍第四鎮”,也是後來他的北洋六鎮的核心。 

 六鎮內除第一鎮由滿人鐵良任統制外,其餘五鎮的統制均由袁世凱的親信擔任。 

 從此,袁世凱有了爭霸天下的雄厚基礎。 

 定武軍、新建陸軍、武衛右軍、北洋常備軍。 

 新軍的歷史,就是伴隨袁世凱崛起的歷史。 

 李奇維的大哥,李伯開,在小站練兵時,就已經跟隨袁世凱了。 

 如今他就隨軍駐紮在京師南苑。 

 身為一營之管帶,李伯開的時間幾乎都在軍營中度過,不能自由出行。 

 而且他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所以,即便李奇維從國外歸來,兄弟倆六年未見,他也沒有請假,而是恪盡職守。 

 不過,當李奇維主動找上他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武衛右軍駐紮處。 

 “三弟!” 

 “大哥!” 

 李伯開一臉驚喜地看著李奇維,剛剛守衛通報,說有人找他,他還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