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瑚 作品

第98章 變成小地主(第2頁)

    而且據他所知,在他曾經生活過的那個世界,華國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騾子這種生物了,但那時卻沒人想著嘗試役使它們。它們一直被視為珍貴動物,只供王公貴戚作玩賞之用。

    一直到明朝時期,騾子方被人作為役畜大量繁殖。

    騾子的耐寒性差,但卻抗熱,力大耐勞,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耐粗飼,對飼料利用率高,易於飼養管理,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雜交優勢,是較理想的馱用畜和車挽用畜,在後世常用於國防馱役,也是家畜中的重要役畜。

    比較遺憾的是,騾子的敏捷性和接受調教的馴服性比馬差,作騎乘使用不如馬,且騾沒有生育能力,無法繁殖後代。當然,就算如此它們也還是會經歷發情期。

    為了更好地控制騾子的行為,提高其勞動效率,使之便於駕馭,人們有時會對騾子進行閹割。特別是雄性騾子,進行閹割可以使其更容易馴服。

    而人們飼養騾子,則多采用舍飼和農閒放牧相結合的方式。農忙季節,人們會割草餵養或用乾草餵養,並加喂精飼料,冬季舍飼則以麥草、豆類為主。

    把這些全都記錄好,白景洲又對顧文萱說:“騾的壽命一般為40-50年,可以役使很長時間。”

    這也是白景洲動了繁衍馬騾念頭的原因之一。

    兩人在牲口販子手裡買到的,是一頭兩歲齡的公驢,這驢是關中平原那邊傳過來的大型驢,如今市面上就只有這一個品種的驢。

    驢比較早熟,公驢一歲,母驢一到一歲半即可進行繁衍,三歲時生長發育完全停止。

    白景洲他們買的這頭公驢只有兩歲,還有大概二十年的繁殖期,而他們從匪寨繳獲的那匹母馬如今七歲,按平均兩年生一胎的頻率算,他們起碼能用這一驢一馬培育出七八頭騾子。

    做了個簡單的馬騾培育計劃之後,白景洲放下炭筆,和顧文萱商量起了接下來要買什麼農具,以及他們兩家要在村子周圍買多少荒地,荒地買下來後,今年他們又要在那些荒地上種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