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瑚 作品

第98章 變成小地主



    宅子、鋪子和兩個莊子的紅契全都到手後,白景洲和顧文萱又順帶買了一頭毛驢回來。

    “毛驢,馬的重要替代品。草食性家畜,喜溫暖乾燥氣候,耐飢渴,耐炎熱,怕嚴寒。”

    “膽怯而又執拗,善走而不善馳,鳴聲洪亮,食量小,咀嚼細,飼餵要定時、定量,將燕麥、麩皮或其他精料與飼料拌勻,少喂勤添。”

    白景洲一邊回憶著有關毛驢的那些知識,一邊將要點迅速記錄在他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

    顧炎武的《日知錄》有記載:“自秦以上,傳記無言驢者,意其雖有,非人家所常畜也。”

    顧文萱湊過去看,“那驢是什麼時候被普及的呢?”

    白景洲略一思忖,“漢朝吧。”

    他告訴顧文萱,“驢這種牲畜被大量引進,據記載是從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以後開始的。”

    “彼時中原和西域的聯繫日益密切,再加上驢這種動物的優點很多,中原百姓就也漸漸開始養毛驢了。”

    一來毛驢性情溫順,耐勞苦,它不像馬匹那樣嬌貴,什麼髒活累活它都幹得了,這種特質就很受人類喜歡。

    二來驢比較好養活,耐粗放,抗病能力也要強於馬,基本上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病情。

    三來驢可耕作,可乘騎,很適合用於山區馱運及家庭役用。

    四來驢還可在烹製之後端上餐桌。

    驢肉素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能安心氣,補血益氣,治療憂愁不樂、多年勞損,將其煮湯後空腹飲,還能療痔引蟲。

    用生驢皮覆蓋瘧疾病人,療效很好。將驢皮煎成膠食用,又可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美容養顏、補充營養。

    總之就是好養活,用處還多。

    這也就導致了,人們開始大量役使、繁殖驢子,使中原地區漸漸呈現《鹽鐵論》中“騾驢、肝施,盡為我畜”的局面。

    至於被同時提及的騾子。

    這個朝代有沒有騾子這種動物白景洲無從得知,但他確實沒在周邊縣城、村鎮見過有人役使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