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二百零八章 歷史上的清君側(第2頁)

 不過徐增壽和姐夫朱棣的關係一直很不錯。在建文帝懷疑朱棣會不會造反時,徐增壽向建文帝打保票,姐夫絕對不會造反。但是沒過多久,朱棣就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起兵了。

 作為朱棣的姻親,徐家兄弟建文帝信任,貴族為表忠心,與姐夫劃清界限,還多次自請率兵阻擊燕軍。可徐增壽卻一直暗中替朱棣傳遞消息,通風報信。

 在靖難之役進行到最後關頭時,徐增壽被建文帝抓了個現行,打入天牢。此時燕軍即將兵臨南京城下,只要燕軍進城,那麼徐增壽就是朱棣的從容功臣。

 然而建文帝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為了洩憤,建文帝將徐增壽親手殺死,隨後在皇宮點燃熊熊大火,從此消失了蹤跡。朱棣登基後,囚禁了大舅子徐輝祖,追封小舅子徐增壽為定國公,命其子徐景昌世襲。

 徐皇后擔心徐景昌年紀太小,驟然受封國公,會恃寵而驕。1420年,朱棣遷都北京,定國公府地也隨之北遷。4年後朱棣駕崩,定國公徐景昌在朱棣喪禮上遭到言官彈劾,被明仁宗赦免。

 【盤點華夏曆史上的清君側#歷史#華夏#帝王#小知識】

 清君側這套組合拳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打過無數遍了,而以這套拳法打贏中央的卻寥寥無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華夏曆代的清君側。

 華夏曆史上第一次清君側是西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互換的根源其實早在漢初的時候就埋下了。當時劉邦給劉氏子弟升職加薪,讓他們當諸侯王保衛中央。

 但他的這次分封非但沒能守衛漢室江山,反而為未來的叛亂埋下了一個雷。公元前157年,漢景帝剛一登基就不得不面對諸侯王逐漸做大的問題。

 對此,漢景帝開啟艱難困苦的掃雷活動。他和士大夫晁錯唱起了雙簧,晁錯負責挑諸侯王們的刺,而景帝就藉此今天是一塊藩王的封地,明天再去一塊封地。

 漢景帝鈍刀子割肉的舉動,徹底讓諸侯王們背後發涼。他們覺得與其等中央的屠刀落到頭上,不如主動出擊,踹掉boss自己當大王。

 就在此時,吳王劉濞向這些諸侯王們伸出了橄欖枝,他秘密遣使,拉來六國諸侯王做隊友,靜待造反的良機。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下詔從吳王嘴裡搶豫章郡和會稽郡的時候,吳王劉濞就衝冠一怒,起兵清君側了。

 他們清君側輕的就是主張削藩的《頭號玩家》晁錯。叛軍打出了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見此,漢景帝選擇將晁錯推出去當擋箭牌。

 既然諸侯王們恨晁錯,那他索性先將晁錯誅了,這樣諸侯王們要是還不退兵,那就是造反。至此,漢景帝棋高一招,率先佔據天下大義,將吳王劉濞從道德制高點上擠了下來。

 然而晁錯死了,叛亂卻遠遠沒有結束。漢景帝只好派周亞夫率兵前去平叛。面對齊國30多萬的兵馬,周亞夫明白硬碰硬肯定是給叛軍送菜。

 想要取勝只能出其不意,於是軍事鬼才周亞夫決定讓梁王劉武先拖住叛軍,自己藉機切斷叛軍補給。叛軍沒米下鍋,自然一擊必潰。

 局勢果然如他所料,叛軍斷糧只能打閃電戰。他們連夜向漢軍大營東南方殺來,就在此時周亞夫又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派兵固守漢營西北。

 事實證明周亞夫果然是神級預言家。東南方向的進攻不過是虛晃一槍,而當叛軍集中火力攻打西北的時候,卻發現周亞夫早已立在陣前,等他們來送人頭了。

 經此一役,叛軍大敗,吳王劉濞也領盒飯下線了。七國之亂也以漢景帝的完勝而告終。

 漢初的清君側中央尚且能勝利收官,而東漢末年的清君側中央就只能落得個慘淡收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少帝劉辯繼承皇位。

 然而當時掌握國家大權的卻不是這位少帝,而是外戚何進以及張讓為首的宦官集團。這兩撥人互相看不順眼,怎麼都想幹掉對方,把對方手裡的權利變成自己的私人財產。

 其中外戚何進率先動手了,本著打不過就請外援的原則,何進須以重力以上帝的名義頒發聖旨,讓董卓進京勤王清君策幹掉張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