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198/198282/124739597.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usha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江湖十三之風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燉湯(第2頁),舞昺十三么,殊沙中文
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 燉湯(第2頁)

 正月初四一早,盧林醒來後,修煉了半個時辰,感覺完全恢復了,然後開始給謠師兄鑄造九節鞭,材料已經熔鍊好了一個月了,一直沒有鑄造,上午重新將材料再熔鍊了一個時辰後開始錘鍛。

 中午去膳房吃過午飯,帶回了另一種食材,這次盧林掐著時辰開始燉的,估計酉時兩刻左右可以燉好,涼一會,剛好吃晚飯。

 姜星冉下午過來後,告訴盧林:“小林子,明日就不要燉湯了,李兄在一步閣訂好了雅間請你中午去吃飯,下午還要喝藥。”

 盧林有些訝異道:“星冉,李兄太客氣了吧,他送來的那些書都很不錯,我學到了不少,應該我請他才對。”

 姜星冉說道:“小林子,去吃就是,李兄他父親也會來,我師父也會去的。”

 盧林有些奇怪了,問道:“這…是個什麼情況?”

 姜星冉說道:“李兄的父親和師父關係很親近,這過年一起聚聚,你在也是一個人,就喊上你一起去。”

 盧林點了點頭。

 晚飯喝過湯,姜星冉說道:“這湯我今日沒覺得有什麼變化,口味是還可以的,要說哪裡不足,就是濃了點。”

 盧林說道:“嗯,今日燉的時間合適,放水沒把握好,少了一些,明…下次我再調整一下。”

 .

 初五午時姜星冉過來了,盧林見姜星冉來了,就停止了錘鍛,姜星冉還帶著一身衣服和一副藥,說道:“小林子,你去洗漱一下,換上衣服去。”

 盧林聽了就照做了。

 午時二刻兩人就到了一步閣,姜星冉帶著盧林去了三層,轉了兩個廊道,這地方盧林印象似乎沒來過,然後看見門口站著一個六十左右身穿灰布衣服的男子,方臉略有些滄桑,盧林看了一眼,不知為何心中一緊;這裡是兩個雅間,那人看了眼盧林,側身進入旁邊的雅間,然後將房門虛掩。

 姜星冉也沒多看什麼,帶著盧林直接進了另一個雅間,裡面擺著一張八仙桌,李皇極和那李兄已經是分坐兩旁,另一人坐在上首,盧林不認識,看上去也有六十左右,樣貌和李兄有些相似,端坐在那不動卻自有一股威嚴之勢;盧林見了,暗道這李兄果然家世不凡,趕緊拱手喊了一聲:“李前輩,李兄……”

 李兄見盧林和姜星冉來了,起身說道:“盧大匠,這是家父,想見見你。”

 盧林連忙拱手說道:“盧林見過伯父。”

 李兄的父親微微一笑,說道:“盧林是吧,我聽我孩兒說你很不錯,剛好要請皇極吃飯,就請你一起來坐坐了。”

 盧林說道:“伯父,是李兄過譽了,我就是個會掄個鐵錘的,見識這些遠不如李兄的。”

 李老爺子抬手示意道:“盧林你坐下說話。”

 姜星冉順手扯了下盧林的衣服,兩人並排坐在下首。

 待得二人坐下,李兄給二人倒上茶水後,說道:“盧大匠,你那本【直指數算統宗】的書,極為實用,我想拿去刻印出來,如何?”

 盧林笑了笑,說道:“李兄,【直指數算統宗】這書不是我的,是我從揚州一個朋友那裡得來的,如今兩淮鹽商那邊都通傳了,我翻閱後也是歎服,若是當初學數算之時有這書,可事半功倍,也已寄回臨江坊去了,準備在我們臨江學堂教授下去,林戴裡那些鋪子的夥計學了更為有用,李兄你要刻印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等到揚州我見了這朋友再和她說一聲。”

 李老爺子聞言問道:“哦,盧林你還去了揚州見過那些鹽商了?觀感如何?”

 盧林聽見,連忙說道:“回伯父問詢,小侄只是在揚州呆了兩天,隨長輩和那些鹽商吃了頓飯,沒有太多瞭解,若說觀感,鹽商確實是富庶之極,生活極為精緻講究,揚州繁華多是依靠他們才有,他們雖然是富庶,但是賈而好儒,亦儒亦賈,都有共識:富而教不可緩也,徒積資財何益乎。”

 李老爺子聽了點了點頭,說道:“嗯,富而教不可緩也,徒積資財何益乎。說得倒是有些道理的。”

 李兄說道:“盧大匠說的揚州繁華是依靠鹽商才有,是何道理?”

 盧林想了想說道:“李兄,揚州繁華神都和洛城也是比不上的,李兄給我的【食貨志】中也曾說過【食足貨通,然後國實民富,而教化成】。這道理其實是一樣的,繁華之地商賈多,商賈多則繁華;臨江坊的林戴裡亦是如此,四年前那裡只是一片荒地而已,如今卻是廬陵城一帶最大的坊市了。

 雖說林戴裡是依託臨江坊而有,但這其中商賈出力極大,因為這些商賈帶來各地不同的貨物過來了,又將本地貨物帶了出去,人來人往就繁華了起來。林戴裡五六百家商鋪,不及廬陵城三成,稅收卻有廬陵城一半了,如今廬陵城太守府應該是不缺銀子了;林戴裡的鋪子只有百餘家是廬陵人開的,其餘都是各地之人,每家鋪子至少是僱傭了七八人,就至少有四五千人的生計有了著落。”

 李兄聽後也想了想,說道:“盧大匠,聽聞你曾走鏢東南,臨江坊有些買賣也不錯,不知你對商賈有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