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決定(第3頁)
三叔說道:“這是最近朝廷的一些變動,以前內閣和翰林院統領六部,內閣多是主管吏部、兵部、刑部之事,翰林院主管戶部、禮部、工部之事,內閣務實靈活一些,翰林院是循規蹈矩死板一些。
兵事堂新立,一是因為邊關不太平,二是當初西關大戰,內閣和翰林院以及六部有互相間推諉扯皮之事發生,以至於有時候延誤戰事了,朝廷要杜絕這等事情,於是就籌劃成立了兵事堂,主掌兵事為主,刑部以後也會在其中。
以後內閣主管吏部、工部,兼帶一些刑部之事,主要是對各州府刑事;翰林院則是主管戶部、禮部兼帶兵部輜重糧草後勤之事。這些是暫定的,以應對將起的戰事,以後可能還有變化,可能會很大。”
盧林這才明白兵事堂的品秩了,接著問道:“三叔,神都大比參加的一百二十八人,不是進兵部是進兵事堂學習兵法韜略了?”
三叔說道:“嗯,目前是這樣定下的,具體安排等過了年再定,如今兵部這些官員,沒有幾個參與過當年西關大戰的,多是熟悉兵法,弓馬嫻熟之人,缺乏大戰歷練,沐帥他們就提議葉成梁來兵事堂主事;當年你葉叔在西關也才二十餘歲,於戰事一道極有天分,後來成為沐帥的左膀右臂,還一個就是如今在西關的崆峒六掌派,能夠駐守西關,沐帥是極為看重的,以後是他們兩個來教你們的,你們去了兵事堂當好好跟著學一學。”
盧林聽後點了點頭,他可沒學過什麼兵法,既然有機會學一學,就當進了書院一般,不過可不能和在書院一般敷衍了。
三叔接著說道:“阿林,你現在感覺如何了?”
盧林說道:“墨叔給我醫治了一番後好多了,坐了一下午也不覺得疲乏了。”
三叔接著幫盧林檢查了一下,說道:“二牛醫術不錯,不比你五姑姑差了,他是百藥山出身,如今是副山主了。”
盧林問道:“墨叔醫治我的時候用的是指法,和五姑姑的指法不同,五姑姑的指法是叫莫問指法,有什麼區別?”
三叔笑道:“二牛是百藥山的傳承,你五姑姑是另有傳承,她的指法是自己取的名字,當初行走江湖,她醫術了得,也是個孤傲的,見不得有人對她指指點點,行醫就掛著個幡子,上面繡著【生死莫問】四個字,開始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才傳了開來,意思是找她來醫治,治得好會治好,治不好死了就死了,就不要來問東問西了,問多了不治。”
盧林聽了不禁笑了,沒想到五姑姑年輕時是個這樣的人,接著問道:“守鶴師祖和墨叔之間有什麼事情?我看墨叔一直沒怎麼說話,對守鶴師祖是又敬又怕的,隨時想走,最後還被守鶴師祖留下了。”
三叔說道:“還是當年西關的事了,二牛是軍醫負責人之一,大戰結束前不久,當時有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是西關神策軍的精騎兵和西胡重騎兵意外遭遇了,傷者無數,亟需醫治,二牛他們正在醫治另一場大戰的傷患,沐帥當時下令讓二牛他們先行醫治精騎兵,二牛拒不領命,吩咐軍醫醫治完了再來醫治這些精騎兵。
沐帥得知後是極為惱火,他等著精騎兵要用,大罵了二牛一通;二牛說醫者沒有這麼做的,丟下正在醫治的患者不顧去救後面的,按規矩來,以此為由頂撞沐帥,沐帥也是被二牛這番頂撞言語說得無言。
後來大戰結束,沐帥本想讓二牛留在西關的,可惜二牛一根筋,留信說,他曾在醫治那些重傷不治的將士時,允諾過去照顧他們的家人,也答應一些重傷嚴重的將士以後會去他們家定期來醫治,然後就這樣離開了西關,這三十年來,他帶著那些軍醫弟子,四處尋找那些將士以及那些陣亡將士家眷,該醫治的醫治,該照顧的照顧。”
盧林聽後有些迷糊,墨二犇和沐帥說的似乎都有道理,自問自己遇見這樣的情況怕也不知道如何處置。
三叔接著說道:“這其中沒有什麼對錯,二牛有二牛的想法,他覺得人人都一樣,不能因為是精騎兵就必須得到優待優先,那些正在接受醫治的受傷將士,同樣是在戰場浴血奮戰受傷的,在他眼裡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若是去醫治那些精騎兵,對於這些將士來說就是不公平的,這是二牛作為醫者的堅持。
沐帥則是從戰事去決定的,他是想盡快讓精騎兵得到醫治,早一些上戰場,這是戰事需要,無可厚非,沐帥是西關統帥,需要全盤考慮這些情況的,當時是被二牛氣得不行了,後來冷靜下來也沒有去說過二牛什麼,和我們說及這些的時候,也是佩服二牛的堅持,還想著留下二牛在西關,可惜這二牛留下一封信箋跑了,沐帥看了也是哭笑不得。說起二牛這份堅持和信守承諾也是讚賞的。
剛才沐帥留下二牛,應該是和二牛多聊聊,一是這麼多年沒見到,再就是這戰事要起,軍醫是不可或缺的,想讓二牛來幫幫葉成梁的;我本是想今天上午帶著二牛來郡府為你醫治的,葉成梁想得多,就安排在這裡了,恰好朱公主那些事也需要你來說說,就也同意這般安排了。”
盧林聽了三叔這些話,對於這種很艱難的選擇情形,他偏向於墨二犇的做法,但是也有些認可守鶴師祖的決定,這些不好說,現在都是事後想的和分析的,就如三叔以前說的那樣,沒有事到臨頭做什麼選擇都可以,真事到臨頭了那就不能猶豫了,要果斷做出選擇並堅持下去。
馬車出了皇城,三叔就讓車伕停車了,帶著盧林下了車,讓車伕駕車回去了,盧林跟著三叔去了一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