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決定(第2頁)
聶鋒主和秦大堂主對於虛見太上長老這話沒有異議,自家弟子確實略遜一籌,能有這樣的機會也不錯,三大鑄沒有重視武學一道已經是近百年了,爭取慢慢追趕了。
守鶴師祖說道:“崆峒是金良和秦儀。”
古羽真人說道:“道門是梁世和姜星冉。”
妙靜散人說道:“峨眉是古耀和沈筠。”
龍掌門說道:“臨清是裴易和宇文慶,至於魚小容,還請道遠讓盧林傳授一下刀法如何?”
三叔說道:“龍帥,刀法這不是什麼問題。天青樓這邊就盧林和蘇雲秀了。”
盧林聞言歡喜,他和姜星冉都在,這再好不過了,而且這些五大派的都相熟,也就宇文慶、玄真生疏一些;對於沈筠被妙靜散人推薦出來,感覺有些意外,這些人裡面沈筠和蘇師姐修為是最低的,都是二脈,自家師姐的情況盧林是清楚的,其餘師兄師姐這天賦潛力是比不上蘇師姐的,但是峨眉其餘七人可都不弱,姚遠更是五脈了。
守鶴師祖說道:“成梁,你們記下這些後要妥善保存。”
葉成梁說道:“沐帥放心,這事宮裡再三叮囑過了。明日議事之人不會超過七人。”
古羽真人說道:“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神兵利器已經不重要了,這【人器合一】之說倒是多了一些啟發;但對於江湖武學意義重大,各派弟子這大半年來的提升都很明顯,這次神都大比勝過歷次往屆的洛城、神都之比了,以往也就兩三個五脈了不得了,這次可是近二十人了,梁世消不得多久可以七脈了。
仲雲此前走的是另一條路,這有盧林很大的功勞,這兩個月感悟更多了一些,慢是慢了一些,但是對於傳承來說更合適;這都是如今的情形,到了後面,老道覺得應該不分軒輊,仲雲這路對【人器合一】是完善和補充。”
盧林聽得梁世都快七脈了,頗為驚訝。
守鶴師祖說道:“古羽師兄說的是,金良、秦儀他們得了盧林鑄劍後提升明顯,後面就漸漸慢了下來,對他們個人來說都是很不錯;但是再往後看,這些神兵利刃的侷限也在於此,除非走他們的路,儘量和他們一致才可以,這就囿於此中了,對於傳承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後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當初仲雲得到【破曉】後遇襲,倚仗著【破曉】之利,得以脫身,他執掌【破曉】十五年了,很有感情了,這【人器合一】一說出來,他也沒想過換劍之事,多虧了仲雲選擇了這條路,堅持了下來,很不錯。盧林之前購得曹石手中那些刀劍也算是撿了個大便宜了。
說來展平是得了【破軍】,又對【人器合一】有所領悟,才逃過一劫,看來這【九幽使者】對鑄造是很看重了,他們的謀劃不可謂不周全,但這些意料不到的地方令他們失手了,說明他們還是有些信息不全,而且這兩年連續的動作,似乎也有些失了分寸了,看得出是急躁了,這乃兵家大忌,道遠說是對付他們的時候,是很有道理的。”
虛見太上長老說道:“這些年太平,這些弟子安逸久了,這次神都大比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對戰機會,很難得,平日在門派中可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五大派之間的中秋之比就沒有這次大比有效果,尤其是洛城之比的人也都不弱,江湖之大,能人輩出;這些弟子能夠強大起來才是根本。”
妙靜散人說道:“臨江坊這兩年很興盛啊,道遠在臨江坊,我們都沒去過,過了年到臨江坊一起來共研如何?內功心法是學了沒法再更換了,只能是互相借鑑,看看能不能有所啟發突破,主要還是劍法刀法這些功夫。”
虛見太上長老說道:“老衲這把老骨頭還撐得住,去臨江坊見識一番很不錯。”
守鶴師祖本來提議去崆峒,虛見太上長老先同意了,他也就附議,古羽真人和龍掌門也都同意了。
三叔笑道:“這是照顧我了,回頭我和郭昭說一下。不過還有個事,就在這一併說了,阿林和姜家姑娘的親事已經定了下來,趁著諸位都在,就定後天吧,在一步閣擺幾桌筵席,算是定親了,明日我再去和姜伯濤、姜仲雲、李皇極商量確認一下,就恭請諸位都來喝杯酒。如何?”
盧林聞言,驚喜交加,後天就定親,這可是他心心念念之事,這一年來都是為了此事,勤勉修煉,在擂臺這麼拼,不都是是為了這事麼?三叔借這機會請在座的來赴筵,這是多大的場面啊,三叔趁著這機會請客是真不錯。
守鶴師祖笑道:“道遠開口了,自然要來喝一杯了,盧林這孩子很不錯,消不得三五年可以超過金良不是問題,姜星冉也很好。”
古羽真人說道:“也是我道門喜事,來,來,來,都來,老道也高興。”
虛見太上長老說道:“這事遇見了,應該喝一杯。”
妙靜散人看了看盧林,說道:“古耀和沈筠都對盧林誇讚不已,自然要喝一杯。”
龍掌門說道:“我不會缺席的。”
聶鋒主、秦大堂主、葉成梁、李尚書、墨二犇都說一定來。
說完這事,時間也不早了,守鶴師祖說該商議的鬥商議完了,他留下和葉成梁、李尚書去商議兵事堂之事,墨二犇想走卻被守鶴師祖喊住了。
盧林跟著三叔離開了大殿,外面空地停著七輛大輦車,虛見太上長老、古羽真人、妙靜散人、龍掌門分別上了一輛輦車離去了,聶鋒主和秦大堂主是共乘一輛走的。
在馬車上,盧林小心翼翼的說道:“三叔,我是不是不在崆峒不該和守鶴師祖說你的事情?”
三叔笑道:“沒什麼,說了就說了,只是沒想到你去了崆峒,還見到了沐帥,他會問你這些。以前沒有進入極境,不知道這些事情,我都是獨自摸索的,這次和他們交流收穫不小,這次有了五大派的經驗就是好,還可以有些提升,少走很多彎路。”
盧林聽了心安了一些,問道:“三叔,這兵事堂是什麼情況?不是有兵部麼?”他只知曉朝堂上內閣和翰林院品秩最高,接下來就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並沒有兵事堂,而且看今天的架勢,品秩很高,那葉叔在談事,李尚書卻是奮筆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