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第171章 為什麼(第3頁)

 海參崴鋼鐵廠去年除了攢鋼軌之外,幾乎所有剩餘產量,都用來製作暖氣片了。

 學校是海參崴第一批採用集中供暖的單位,海參崴醫院都還在使用壁爐。

 教室裡的課桌和椅子也都是嶄新的,學生們使用的文具,是由海參崴市政府統一提供,每所小學還配備有衛生室、餐廳、宿舍、圖書室、活動室等附屬設施,以莫扎依斯基對俄羅斯學校的瞭解,聖彼得堡條件最好的小學,也不如這裡的條件好。

 “我們為每一所小學都配備了專業的廚師,菜單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要保證學生們的營養攝入,不僅能吃得飽,而且要吃得好。”喬治還是忍不住驕傲,能讓學生吃得飽,這一點太重要了。

 籌辦小學的時候,米哈伊爾徵集了很多人的意見,讓所有人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能不能在學校吃得飽。

 這都不是能不能吃好的問題。

 能吃飽,就是很多人的奢望了。

 喬治通過達莉亞的女兒,知道聖彼得堡的學校是什麼樣。

 在海參崴,喬治堅決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學校採用的菜單是葉卡捷琳娜和達莉亞共同確定的,確保每一餐都有雞蛋、牛奶,以及魚肉。

 海參崴的學校,每日供應三餐。

 菜單的種類豐富到,讓莫扎依斯基擔心學生會營養過剩。

 “太棒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教育水準,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如果這裡的情況被更多人知道,那麼會有更多人選擇來到這裡,未來符拉迪沃斯託克,真的可能會發展成為遠東的聖彼得堡。”莫扎依斯基很激動,喬治在聖彼得堡說過的這句話,現在廣為人知。

 不過莫扎依斯基也有疑問。

 海參崴的教育基礎確實很牢固,但是喬治對海參崴教育的支持力度,能維持多長時間,這是最大的問題。

 喬治還未成年,和聖彼得堡的大公們一樣,興趣來得快,去的也快。

 沒準過幾年,海參崴的教育如果看不到成效,或者喬治的個人財務發生問題,那麼海參崴的教育,就可能是曇花一現。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因為它根本不存在。”喬治帶莫扎依斯基去喜莊,莫扎依斯基終於知道喬治的底氣所在。

 海參崴的學生吃的用的,全部都是海參崴自己生產的,基本不花錢。

 雞蛋牛奶是海參崴的農莊自己提供,魚是海參崴的漁民自己捕撈,學生們的服裝和文具,雖然原料從外地採購,但也是在海參崴本地加工生產的,成本其實並不高。

 喬治都不需要動用化妝品的利潤。

 只需要把香檳的利潤拿出來一小部分,就足夠支撐海參崴的教育事業發展了。

 在瞭解到具體情況之後,莫扎依斯基就不免長吁短嘆。

 俄羅斯大公都有封地,俸祿都不低,綜合收入更高。

 可為什麼只有海參崴的孩子,可以得到這種水平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