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月(第3頁)
雖然忙碌,管理人才缺口很大,但是還好,不是韓家給了更大規模的支援,而是各處投山的讀書人多了起來。
誰都知道梁山原本是山賊土匪,缺讀書人缺官缺的厲害。
如今,朝廷招安梁山,這原本最大的名義障礙去了,那自然是有許多人想要博一個出人頭地的。
在大宋做一個知縣,那是要考上太學,苦熬幾年,就這還不一定行。
而梁山這邊,只要能力還過得去,那便基本都能成,這其中自然有些說道了,要知道在中國,能當官的機會可是不多。
這其中也有一些特別優秀的,放個知縣安置已經不行了。
比如說呂頤浩。
王燁不敢怠慢,這不是王韓氏外家呂好問的親戚,兩個呂不是一家的。
呂頤浩(1071年-1139年),字元直,其先滄州樂陵(今屬山東德州)人,徙齊州(今山東濟南),中國南宋詩人。
呂頤浩於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登進士第,值父喪家貧,躬耕以贍老幼。後為密州司戶參軍,以李清臣薦,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入為太府少卿、河北轉運副使。
高宗南渡,其除戶部侍郎,兼知揚州,拜尚書 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建炎三年(1129年),其拜同籤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
朱勝非罷相,拜右相兼御營使。次年,其為趙鼎所劾,罷相,出為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紹興元年(1130年),其
拜左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江。四年(1134年),罷相。
五年(1135年),其知潭州。八年(1138年),知建康。九年(1139年),呂頤浩卒,年六十九。
呂頤浩是南渡後主張抗金的名相之一。其有膽略,善鞍馬弓劍,當國步艱難之際,人倚之為重。與抗金名將張浚、韓世忠等為友,共赴國難,功績卓著。
但與李綱、趙鼎、李光等名臣論事多有不合,時人或謂之“顓恣”。
為啥知道的這麼清楚?不要問,問就是看小說之後百度的~(邵宋)
和呂好問這種在家摳腳的不同,人家來梁山之前,已經是呂頤浩除兩浙路提舉常平等事,行至鄜州,改差充提舉蔡河撥發措置糴買。
王燁實在是不明白,這種人怎麼能上梁山,還拖家帶口的。
只是這呂頤浩確實是青史留名的脾氣不好,王燁為了樹立千金買馬骨的形象,禮賢下士的名聲,也不敢細打聽,所以直接就安排做了忠州知州。
把忠州及其附近從尚州劃出去,畢竟韓浩真的挺忙的,也是分擔分擔~
再然後,就是遼東方向杜老大的進度了。
跟遼國商量遼東半島的事情,成功了一半。
東邊保州人家願意給,然後西邊辰州不行。
然後~
然後杜老大就把辰州和保州都打下來了。
保州本來就被在女真部落勢力範圍內,遼國防守並不如何嚴密,至於辰州,也就那麼回事吧~
反正打下來的難度係數不高。
也不用擔心遼國有心情找梁山麻煩,畢竟達魯古城之戰之後,金國一路勢如破竹的,攻下了黃龍府,這不是什麼籍籍無名的地方,是遼國統治東北的一處重要城池。
所以梁山只是個趁機佔些便宜的小偷、山賊,金國才是要命的餓狼。
大小王還是要分清的。
順帶說一句,耶律馬五到底是投降了梁山,如今在梁山燕雲騎之中做指揮使,跟著金麟和董澄學本事~
咳咳,互相學習嗎~
其他的諸如一些人事調動,軍伍休整,部分調整,便不一一贅述了,各位看官也未必喜歡。
只說五月的最後一天,王燁來到這濟州島南側碼頭。
無他,混江龍李俊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