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月(第2頁)

 而王燁要做的就是用棉布打入絲綢市場,絲綢固然舒服,但成本註定比棉布高。養蠶的辛苦,紡線的艱難,註定了絲綢是一個只有貴族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

 如今民間衣物多以綿麻為主,此綿非彼棉,穿著很不舒服。

 麻布的話透氣性又太好,所以到冬日的時候,不僅遭罪,還非常容易凍死人。

 王燁實際上是不太擅長這個的,畢竟正常人誰百度織布機原理構造啊?

 只能根據現有的紡紗機、織布機然後提出一些思路性的東西,帶領著整個濟州島的工匠攻關團隊,一塊去做這件事情。

 棉布不是新東西,已經有了,但是梁山就是找不到現成的棉布織布機,技術總是壟斷的,關鍵還不知

道壟斷在誰那。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王燁到底是從後世來的,雖然能力不是特別強,理工科知識不夠,但是基礎的一些機械原理還是懂的。

 再加上這玩意從原理上來講,跟蠶絲紡線還是有很高的相似度的,所以還是搗騰出來了,只是最開始的時候,棉線有時粗一些,有時細一些罷了。

 而對於從線變成布,那可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能了。

 對於梁山來說,使用棉布自然是好事。棉布已經有了,只是很貴,比絲綢更貴。

 所以王燁一邊下手優選棉花良種,以提高棉花產量,一邊的話就是在研究這紡線的技術。

 畢竟有這個技術和提高效率並不衝突。

 就像黃道婆改良紡織機,距離如今還有一百多年,王爺也在走訪,要是能提高織布效率,沒準能加快工業化的進程。

 當然,這是個慢工出細活的事情,本身也並不會立馬見效。

 說到慢,許貫忠雖然風風火火的去了梁山主持推進招安事宜,但是招安的事情進展並不快,如今還看不到什麼時候能塵埃落定。

 沒辦法,招安的事情需要確定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王燁這還涉及封王。

 首先是郡王還是親王,就這事就來回討論了許久~

 然後是封王之後的權利義務,那需要對接的事情就更是多了去了。

 如今好不容易進入到儀式階段,又卡主了~

 就這封王儀式如何進行或者說在何處進行,都是一個天大的麻煩。

 是趙官家到梁山去給王燁封王?還是王燁到東京去接受封王?

 如果去東京,許貫忠和王燁覺得也可以,畢竟朝廷招安,總要有個態度的嗎~

 只是最終朝廷也沒同意許貫忠三萬精兵護衛的提議。

 呵呵,三萬精銳?到東京城到底是封王的,還是攻打東京的?

 雙方缺乏了信任基礎,這招安的事情推進起來就很難,再加上溝通成本也很高,只靠宿元景兩條腿來回搗騰。

 從東京到梁山,一個來回便是十數日時間,這幾來幾回的,時間自然就耽擱了。

 宿元景日漸消瘦,好在事情還是在往前推進的,畢竟郎有情妾有意的事情,雖然慢些,但是大體是壞不了事~

 而且許貫忠之所以不著急了,也是因為王燁要達成的目標已經達到。

 朝廷有意招降梁山,如今已經進入最後商談階段了。

 把這消息放出去,江湖綠林,各處百姓大多都知道了,那朝廷自然的也不好明裡暗裡的攔著百姓投奔梁山。

 無論是太湖、海州、徂徠山、長島登州亦或者是河北黃河五岔入口處,都有百姓投山。

 所以王燁最重要的目的已經達成。

 所以朝廷如今招安的討論事項上,又增加了關於梁山治下百姓如何限制的討論~

 只從四月初到五月底,兩個月的時間陸續有二十萬百姓投山,這速度絕對是超過以往的,並且速度還有越來越快的趨勢,有望在政和五年冬季前達到梁山治下百姓三百萬的小目標。

 而為了這數批百姓在高麗半島的安排,濟州島方面也是在做了各種準備,王燁在濟州島也是在主持大局。

 梁山治下開墾方向,是慶尚道適度開發,還是繼續清州周邊的開發,何處良田如何分配?賦稅如何確定?縣衙甚至鄉鎮命名,架構確認,主要官吏任命等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