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1 章 病態社會
小王等人不禁面露疑惑之色,他們的眼神充滿了好奇和不解,似乎想要探尋這個問題背後隱藏的答案。他們紛紛開口問道:“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啊?”、“什麼是反社會人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呢?”這些疑問像潮水般湧上心頭,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更多關於這個神秘概念的真相。
葉子趕緊給大家解釋道:“反社會人格障礙雖然經常發生違紀行為,但與一般犯罪是有區別的,儘管二者對所犯罪行為均負有完全責任能力,司法精神科醫生和司法工作者應區分反社會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1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計劃和有預謀地達成犯罪,反社會人格多不能;2犯罪者違法目的明顯,反社會人格多受情感衝動支配,犯罪動機較模糊;3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時作案手法隱蔽和狡詐,企圖逃避罪責,反社會人格害人害己,而對自己的危害尤大;4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較少造成兇殺或其他嚴重案件以致判處極刑;5一般犯罪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達到人格障礙程度,而反社會人格則在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沉重的影響,反映在生活的各個側面出現持續和長期的行為障礙。
早期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統親屬中有17-19為反社會人格,但未得到後來研究的證實。
人們都知道,反社會人格患者通常具有高度的衝動性和攻擊性,但也存在一些沒有攻擊行為的情況。因此,可以把病態人格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衝動-攻擊型,另一類是社會退縮型。研究發現,有些人在15歲之前就表現出暴力行為,這些人到了成年後比那些在15歲之前沒有這種行為的人更容易出現暴力行為。另外,有人還將反社會人格分為具有攻擊性行為和不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兩類。其中,前者具有終生髮生身體暴力的傾向。
普遍認為這類人毫無羞恥之感,也沒有與焦慮相關的自主神經反應(其中包含了皮膚直流電反應)。早在很久以前,就有研究者對五百二十四名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以及五百二十四名非人格障礙者展開了關於焦慮和抑鬱的觀察研究。令人驚訝的是,結果顯示竟然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同時存在著焦慮和抑鬱的症狀。然而,這個比例與正常人群並沒有明顯差異。於是乎,人們開始給這些患有焦慮和抑鬱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一個新的稱呼——&34;心緒惡劣性精神病態&34;。這類人相較於那些沒有伴隨焦慮情緒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來說,更容易出現智力功能方面的問題,比如思考能力下降等。此外,他們還常常產生自殺的念頭,情緒容易激動,並且伴隨著其他各種神經症的特徵。更糟糕的是,他們需要更長時間的住院治療,而且對於治療手段往往難以做出良好的反應。因此,許多專家認為,這種伴隨焦慮和抑鬱的精神病態或許代表著一種獨特的綜合徵。甚至有人提議,可以將精神病態分為焦慮型和非焦慮型這兩種類型。其中,前者被視為繼發性的人格變化,而後者則屬於原發性的精神病態,相當於真正意義上的真性精神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