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九章 秦川(第二更)(第3頁)
聽秦王政提及修渠之事,呂不韋又是一禮,這還是前幾年自己攝政之時遇到的一位水家之人,秦王政或許忽略,簡單而言,神情頗有激動。
“引漳灌鄴十二渠,鴻溝過大梁,漢水過郢通雲夢,此三者,均驚世溝洫,尋常之人領其中一項均屬不易,鄭國之人竟然領了三項。”
“然,據寡人所知,似乎鄭國之名不顯也?”
如果此人真的這般有才華,自然會名震關東列國,於情於理,自己都會了解,都應該耳聞。而且那三項治水溝洫,都堪稱數百年來的大手筆。
引漳灌鄴,乃魏文侯時鄴城令西門豹開始的龐大治水工程,一直到魏安王的鄴城令史公方才完成,歷時六代百餘年,先後修成大渠十二條,魏國河內由此大富。
鴻溝則是魏國開鑿的一條人工河流,引大河從大梁外南下直入穎水,全長三百餘里,歷魏惠王、魏襄王兩代近百年修成,南魏北楚不知得利幾多。
漢水過郢入雲夢,則是南方楚國的最大治水工程。數十年前,武安君白起奪取楚國老郢都之後,楚國都城遷往雲夢澤東北岸建立仍然叫做郢都的新都城,引漢水過郢而入雲夢澤,使郢都水路暢通。
鄭國既然參與過治水和修整渠道,再加上文信候此刻之言,此人之才應該不俗,然而,如此驚豔的水工入秦國,似乎還真有不小的作用。
“水家水工,素不治役,惟踏勘溝洫水路、攻克施工難題,故工程之名皆無鄭國名號。我王可知,鄭國入秦,欲要治何水?”
呂不韋徐徐而言,修書與修渠或許真的是自己能夠所為之事了,權位傾衰,也只有從這兩方面進行彌補了,希望可以彌補。
“言!”
語落,秦王政從上首站立而起,似乎有了一些興趣。
“鄭國數年前入秦,曾與老臣言語,治秦之水,當以解秦川擁水之旱、良田荒蕪為先,施以工程,引涇入渭,長渠橫貫東西,東西四百餘里,誠如是,則水旱可解,鹽鹼可消。”
“如果功成,則關中乾旱之地必成成為秦國糧倉,國力定然大增,十倍於前,昔年,昭襄先王若是開闢此渠,趙國一戰可滅。”
“秦川治水自孝公以來,商君動議,百餘年來,歷經七王八相,如今終有希望矣!”
提起秦川治水,呂不韋神情不自覺的有些激動起來,根據鄭國獻上的圖紙,此渠若是功成,那麼,關中千里土地將會成為良田,成為秦國最為穩定的根基。
當年長平之戰,秦國與趙國對峙數年,數十萬大軍日復一日的對峙,如果那個時候有此渠修成,就算是耗下去,趙國也絕對支撐不住,武安君或許也能夠倖免一死。
“秦川治水,已經百年不成,文信候何以斷定鄭國可也。”
“寡人前段時間,翻閱以往政令,剛成君也曾圖謀秦川治水,未曾成也,剛成君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