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央 作品

第 110 章 掌權(第3頁)

 武皇本就是為平叛而來,在李隆基的朝臣們懇求她接受朝政大事後,她滿意地點了點頭。

 “既如此,朕與令月就再為你們忙活一把。李隆基乃引發我大唐動亂的罪人,即日起,廢黜其帝號,將其拘禁在宮中。朝中政務交由朕來處理,一應軍事則交由令月來負責管理。”

 “這……未曾聽聞太平公主有軍事方面的才能,將軍政大權交予她,是否太過草率了些?”

 周圍的大臣們遲疑著開口。

 “無妨,令月去了地下之後,曾跟隨太宗

 皇帝學習兵法,

 太宗皇帝曾言,

 令月頗有他遺風。”

 已經習慣了裝神弄鬼的武皇,

 現在也開始學以致用了:“況且,

 朕與令月剛從叛軍處過來,對叛軍的情況最為了解。由令月來進行指揮,效率自然更高。”

 聽了這番話語,大臣們終於不再說什麼了。

 既然太宗陛下都親自認可了太平公主的軍事才能,他們對太平公主指揮的戰役,應該能夠抱有一定的期待吧?

 兩位先人專程還陽,肯定不是為了對大唐不利的。

 因此,周圍的大臣們很容易便相信了她們的話。

 當然,在場之人並不都是忠於大唐的臣子,有些心思活絡的投機者在聽聞大唐即將迎來一場動亂之後,立刻便開始動起了腦筋。

 只是,礙於武皇和李令月還在這裡,這些人一時不敢有什麼異動。

 他們準備先裝作大唐的忠臣,等武皇和李令月離開了,再做打算。

 這些人卻不知道,在他們臉上神色有異時,武皇就已經盯上了他們。

 武皇掌權的那些年,她不知處置過多少對她懷有異心的大臣,她對手底下人情緒的變化最是敏銳不過,這些人並不是特別擅長偽裝之人,又豈能逃過她的眼睛?

 不過,愈是如此,武皇愈是感到不解。

 連這種人都能當成寶,李隆基究竟什麼眼光啊?

 作者有話要說

 1來自《新唐書》:有詔拜巡御史中丞,遠侍御史,誾吏部郎中。

 劉秀光復了大漢之後,廟號是漢世祖。李亨光復了唐朝之後,廟號是唐肅宗。

 我認為其間的差距直白的體現在了廟號上。這兩個哪個我都不粉,但我對李亨沒有太多好感。

 ps:更正一下之前的一個說法。

 我之前提到中學生教科書說秦朝賦稅2/3,我查到這種說法可能來源於《漢書·食貨志》:“至於始皇,遂並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賦。”顏師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

 然後出土《裡耶秦簡》記載秦朝時的田租稅平均是十二稅一,就比漢朝的十五稅一高一些。

 我認為秦簡比漢書可信一些,因為漢書也沒給出數據來源和計算過程。中學生寶子們還是以教科書的數據為準,沒必要跟分數過不去。不過,我真的覺得,關於歷史,你越是去查資料,越會發現,有些東西始終會有爭議,根本不可能像數學題一樣有個標準答案。

 《裡耶秦簡》記載如下: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出戶賦者,自泰庶長以下,十月戶出芻一石十五斤;五月戶出十六錢,其欲出布者,許之。十月戶賦,以十二月朔日入之,五月戶賦,以六月望日入之,歲輸泰守。十月戶賦不入芻而入錢者,入十六錢。吏先為印斂,毋令典、老挾戶賦錢。

 睡虎地秦簡《田律》入頃芻,以其受田之數,無豤(墾)不豤(墾),頃入芻三石、槀二石。芻自黃及束以上皆受之。入芻,相輸度,可(也)。

 譯文意思:每頃田地應繳的芻(喂牲畜的草)稾(穀類植物的莖杆),按照所受田地的數量繳納,墾種與否,每頃繳芻三石,稾二石,幹葉和亂草夠束以上均收,繳納時,可以運來稱量。

 出土秦簡記載秦朝的賦稅是:田租稅:平均十二稅一戶賦16錢+芻一石15斤田芻:每頃是3石芻+2石槀。

 感謝在2024-04-2823:50:52~2024-05-0203:38:4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想吃貓的魚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yvchiyao10瓶;夜景惜8瓶;言書、陌染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