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央 作品

48.第 48 章 武周

    “咱們繼續講我阿翁之事吧。在農事方面, 我阿翁實施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在文化方面,又建造了弘文館、史館、崇文館等來藏書”
 

    嬴政對建造藏書館興趣不大, 卻對後世的耕種制度很有興趣。
 

    於是,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了李令月“可否為我細細講解一下均田制與租傭調製”
 

    田裡的糧食產量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至關重要, 但凡是頭腦清醒的封建帝王,就沒有不關心耕種之事的。
 

    李令月對於嬴政會向她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感到意外。
 

    她對著嬴政點了點頭, 道“將我大唐的無主之地租予百姓種田, 並向百姓徵收賦稅。我阿翁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唐從最初建國時的蕭條中漸漸緩過了勁兒來”
 

    均田制這種制度源自北魏孝文帝,彼時, 男、女、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1,北齊與隋、唐也沿用了這種制度。
 

    到了隋唐時,官方取消了對婦女、奴婢的授田。一定程度上,這也使得在田間勞作的婦女們不得不依附於她們的丈夫2。
 

    李令月無意評價李世民不給婦女、奴婢和丁牛授田究竟是對是錯,因為發展到武週一朝,隨著百姓人口激增, 土地兼併日益嚴重, 均田制已經隱隱有崩潰的跡象了朝廷已經沒有足夠多的田地可以租給百姓耕種。
 

    在這種時候,階級矛盾顯然才是主要矛盾。
 

    想要重新分配蛋糕,至少得先保住蛋糕甚至將被人奪走的蛋糕重新搶回來再說。
 

    武皇與李令月若要抑制土地兼併,維持住均田制,其難度顯而易見。
 

    她們有心以法律的形式限定每家擁有的田地數量,每家可擁有的田地,則以爵位高低為準繩,依次遞減。
 

    但既得利者絕不會乖乖吐出吃進嘴裡的肉,若要將新法推行下去, 她們必將受到重重阻礙。
 

    在李令月率軍出征之前,武皇就在暗自為變法一事做準備。
 

    這變法之事,不變則已,一變必要一鼓作氣,否則一切便前功盡棄。
 

    李令月將大唐的種種情況分享給嬴政後,又補充道“每個王朝發展到中後期,大概都繞不開土地兼併這個問題。我大唐如此,大秦日後亦是如此。雖說陛下眼下還不需要為此而擔心,但日後這也是陛下的大秦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早在李令月說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嬴政的腦子便已開始高速運轉了起來。
 

    在他看來,李令月所說的這個“均田制”,與當初周王朝實行的“井田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譬如兩者都是拿出國家的土地,租給底下的人種,且都規定了這土地只能供這些耕種者使用,不能隨意買賣。
 

    若說其中有什麼不同,便是這“均田制”是直接將田地分發到種地的黔首手中,由黔首來繳納賦稅。“井田制”則是周天子將田地租借給底下的諸侯,諸侯又將土地租借給卿大夫與臣屬等,屆時,諸侯及其手下的卿大夫給周天子繳納賦稅。
 

    坐擁這些田地的諸侯與卿大夫經過代代積累,勢力會變得越來越強。而在井田上辛苦勞作的黔首們,則沒有任何好處可拿,他們在耕種之時自然也提不起幹勁。
 

    一百多年前,商鞅看出了“井田制”的種種弊端,於是,在變法的過程中,他“廢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私有化。秦國的黔首想要獲得土地和爵位,便得拿軍功來換,上戰場去拼。
 

    正因如此,大秦銳士才會如此悍勇,聞戰則喜。
 

    這種獲取田地的方式,在戰時沒什麼問題,待天下平定之後,他又該將這一條換成哪種策略
 

    若是像李令月的大唐一樣,採用均田制,大秦與六國之地有沒有那麼多的田地
 

    嬴政漸漸皺起了眉。
 

    秦國的軍功制是按照人頭來的,斬了幾顆敵人的頭顱,都對應著不同的爵位及田地獎勵標準。
 

    若秦國大軍當真按照嬴政原計劃的那樣,逐一推平六國。等到六國滅亡之日,別說拿出無主之地來實施“均田制”了,嬴政很可能連本應兌現的軍功制獎勵都給不出來六國的土地是有限的,即使是他,也不可能憑空變出許多地來啊。
 

    總不能把在戰場上立下軍功的老秦人都遷到六國之地去種地,讓原六國之地的黔首無地可種吧若嬴政真這麼做,便又要滋生一場動亂了。
 

    也是在此刻,嬴政下定了決心,對待六國,要儘可能以攻心為主,最好是能不費一兵一卒,直接勸說他們投降,將他們的城池與黔首納入到秦的管理下。
 

    若六國國君實在不肯投降,嬴政也要儘可能減小戰爭的規模。如此一來,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軍功制無法兌現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