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央 作品
23.第 23 章 問策(第2頁)
嬴政看向李令月,鄭重地道“太女曾言,那取代了秦的漢,承襲秦的制度,國祚卻延續了四百餘年。不知太女可否將漢的律例羅列一些出來,供寡人參考”
即使要變法,也總得知道大致該往什麼方向變,他才能有個章程。
至於變法的人選,嬴政心中也有了數在李令月的敘述中,與趙高一起矯詔亡秦的,還有時任丞相的李斯。
既能成為始皇帝的丞相,想來這李斯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將變法之事交由他來辦,正好。
嬴政會先定下需要變更之法,李斯只需為他查漏補缺,並貫徹他的意志就是。
若李斯不能證明他的價值趙高的下場,便也是李斯的下場。
在這方面,嬴政對這二人一視同仁的冷酷。
嬴政絕不會把威脅留在身邊,除非這威脅能夠給他帶來巨大的價值。
“王上與太女還未出來麼他們在屋裡呆了快三個時辰了吧”
秦王身邊伺候的侍者小心翼翼地問道“可需要咱們進去為王上添水”
“王上和太女既然沒有吩咐,我們繼續在外頭等著就是。”另一名老成持重的侍者開口道。
他是知道那趙高有多得秦王歡心的,然而,趙高不過為秦王和太女守了一次門,便觸怒了秦王,必是聽到了什麼不該聽到的東西。
他們不比趙高機靈,還是勿要重蹈趙高的覆轍了。
寧可愚笨些,至少能一直活得穩穩當當的。
這時,那道門從內部被打開了。
身穿便裝的大唐太女和秦王聯袂走了出來。
“孤許久沒有在書房中待那麼長時間門了,待會兒定要好生活動活動筋骨。陛下你也別成日待在案前批你那奏摺,孤看你那王負劍都快要發黴了。”
李令月方才有多正經,現在就有多隨意。
她與嬴政說話的口吻,就像是對待一名尋常的友人一般。
嬴政挑了挑眉,總覺得李令月話中有話“什麼王負劍”
李令月身形一僵,而後訕笑一聲,目光瞄向了嬴政隨身攜帶的佩劍“秦王所攜之佩劍,可不就是王負劍麼”
話說回來,姬丹在燕國欲行刺她,已讓她給處理掉了,也不知這荊軻刺秦,秦王繞柱的經典場面,是否還會出現。
若是被蝴蝶掉了,想想還怪可惜的。
嬴政順著她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佩劍“此劍名為太阿劍。”
不是什麼“王負劍”
雖然李令月給出了聽起來還算合理的解釋,但嬴政總覺得她在說到“王負劍”之時,語氣有點奇怪。
李令月聽到熟悉的名詞,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這便是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中的太阿劍”
這句話出自李斯的諫逐客書。
不過如今麼,興許是因為秦王提前親政,呂不韋尚算乖覺,嫪毐之亂順利解決,許多事情都偏離了正史的軌跡。嬴政至今也沒有要下逐客書的意思,只是清除了嫪毐的餘黨,李斯自然也沒有寫什麼諫逐客書,失去了一次在秦王政跟前嶄露頭角的機會。
好在李斯已經在“擁立胡亥”事件中被嬴政記住,他一身才華倒也不至於被埋沒。
只是不知,他以這樣的方式給秦王政留下這般深刻的印象,對於他本人來說,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嬴政近日經常從李令月口中聽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話,也不感到驚訝了。
他將那把劍拔出些許,看著劍身上的光芒,開口道“此劍的確是太阿劍,曾是楚國至寶。先祖之時,武安君白起攻克楚都郢城,太阿劍便入了秦國。”
對於秦王而言,這太阿劍不僅是一把寶劍,也是值得炫耀的戰利品。
“明月之珠確實在寡人手中,若是太女想看,改日寡人可與太女共鑑。至於那隨侯珠、和氏璧,前者在楚國,後者在趙國,遲早有一日,此二寶會落入寡人之手。”
從前,秦昭襄王覬覦那和氏璧,尚且要與趙王商量著以城池相易。如今,嬴政卻直接略過了這一茬,將趙國至寶視為了自己的所有物。
可見,趙王的意願在他看來,已經不重要了。
“既是太阿劍,待會兒孤可要好好領教領教”
此處雖是唐軍臨時所居之地,但儼然已成為了一個軍營,自然不缺切磋的場所。
眾人聽說大唐太女要與秦王切磋,都爭相趕來觀看。
嬴政身形高大,李令月的身量與之相較,嬌小了許多。但她之前在六國征伐之時,有著那麼多的豐功偉績,與王賁的切磋中也盡顯猛將之風,因此,看好李令月的多,看好嬴政的則寥寥無幾。
嬴政見狀,也被激發出了些許好勝心。
他雖不打算與武將比勇武,但也不願被人看扁了。
這些年來,因他時不時便會遇到刺客,這劍術,他也未曾落下。
“孤平日裡所攜佩劍是以鋼煉製而成,若是孤拿著孤的佩劍與陛下比試,勝之不武。孤便借陛下身邊侍衛的刀一用了”
說著,李令月問一名大秦銳士借來了他隨身攜帶的青銅劍,站在了嬴政的對面。
二人之間門的氣氛一時變得緊張了起來。
一個眼神之下,李令月與嬴政幾乎同時拔出了手中的佩劍,玄衣與藍衣相互交織,它們的主人從一頭戰到了另一頭。
“沒想到,秦王竟能跟得上咱們太女的速度。”唐軍中人對秦王展現出來的劍術感到驚訝。
“這有什麼,王上可是請了名師來教導其劍法的。幾位將軍也時常奉詔與王上進行切磋,他們都說王上天資極佳。若王上不是秦王,定也能在軍中有一番建樹”秦人頗為驕傲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