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語000 作品
第225章 禍國殃民
但凡歷史評論者,總是喜歡將那些言官樹立為正義使者和道德化身。
暗自揣度,或許是因為評論歷史的人也多半是文人,而那些言官們也基本是文人。
兔死狐悲,同類相憐,所以很容易筆下留情,進而有意拔高,進而著力粉飾。
但明朝的言官,卻不得不讓我們換個視角去看待這個歷史色彩太過濃厚的群體。
明朝言官的陰暗面或者說罪過,可用“濫”“貪”“兇”“狠”四個字來高度概括。
而深受這“四宗罪”之害最深的,莫過於萬曆皇帝。
明朝雖然表明上亡於崇禎當朝,但實質上在萬曆皇帝的時候,明朝已經是病入膏肓。
而明朝死亡氣息的加重,言官們“功不可沒”。
在有明一朝,言官們可以糾彈、批判、攻擊的對象,上至天子、中至群臣、下至百姓。
言官們可以發表言論的話題更是寬泛至極,上至軍國大事的優劣得失,下至衣食住行中的雞毛蒜皮。
明面上的言談舉止,暗處裡的閨閣秘事,都可以堂而皇之成為言官的把柄。
即便是沒有發生過的事,也可以按照“風聞奏事”的邏輯進行推理演繹。
總而言之,只要言官有想法、有創意,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罵,彈劾、批評氾濫成災。
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僅聽官職名稱“評事”就可以得知他是正兒八經的言官。
他曾經給萬曆皇帝寫過一道《酒色財氣四箴疏》,措辭極為激烈嚴厲。
幾乎就是指著皇帝的鼻子破口大罵,在雒於仁的奏疏裡。
萬曆皇帝就是一個好色無度、貪婪無比、殘暴不仁、昏聵無能到了極點的,五毒俱全、毫無善處的人間敗類、衣冠禽獸。
如果今天的人們面對這樣的攻擊謾罵甚至人格侮辱。
脾氣暴躁的很可能當場爆發,大打出手。
冷靜、理性的也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但可惜身為皇帝,擁有最高權力的萬曆,也只能忍氣吞聲。
實在氣不過了,就把雒於仁革職為民作罷。
在整個明朝,除朱元璋敢下狠手,朱棣敢於把頂撞自己的方孝孺株族。
再沒有哪個皇帝敢於因為言論而殺戮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