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折桂(第3頁)
劉饗再豁達,也不至於喜歡討罵,立即轉移話題,扯起一個線頭,說道:“天都峰那邊。”鄭居中點頭道:“驪珠洞天一落地生根,就等於塵埃落定,陸神終於死心,承認自己走投無路了,只得放低身架,親自跑到小鎮另覓良機,陸神心中有數,再錯過
兩三百年,他就徹底無望合道了。等到了那個時候,即便鄒子肯讓道,陸神還是走不長遠。”
劉饗忍俊不禁,點評一句,“狗尾續貂。”鄭居中搖頭道:“還是驪珠洞天的時候,地利就不在陸神那邊,等到洞天降落為福地,就是機會所在。修道之人,總要找尋一線生機。精通命理之人,總不能被自
己算死。”劉饗笑道:“中土陰陽家陸氏,處心積慮謀劃一場,以陳山主和落魄山作為座標,看似刻舟求劍,實則方向是對的。但是陸神好像缺了一點運道,這點細微差距,
就導致了天壤之別。”
鄭居中說道:“識人不明,用法不當,該他受累,功虧一簣。自己道力積攢不夠,就不能埋怨鄒子攔路。”劉饗說道:“陸尾已經是當年陸氏能拿得出手的最佳人選,蠅附驥尾,機會不小。陸神好歹是陸氏家主,總不可能親身入局。在當時看來,陸神的選擇並無任何問
題。”
家主陸神受制於鄒子,始終被攔在十四境門檻之外,停滯已久,一身絕學,無法貫通天地。鄭居中搖頭道:“說到底,還是當年陸神志得意滿,自以為窺見天機,清楚鄒子的厲害,內心深處依舊小覷了鄒子的道力。志在證道的修道之人,哪裡容得絲毫僥
幸心。”
劉饗問道:“鄭先生對陸神好像總體評價不高?”
鄭居中說道:“不低了。”劉饗突然自顧自笑起來,只因為想起意思類似的一樁文林公案,是繡虎與那位酈老夫子的,崔瀺年輕時曾經親筆批註那部享譽天下的《山海圖疏》,對內容細節指摘頗多。有人與他爭執,替酈夫子打抱不平,結果崔瀺來了句一本書想要礙我的眼,必須先能入我眼。言外之意,再簡單不過,大概就是願意罵你幾句,本身
就是一種褒獎,不要不知好歹。
這種話傳到酈夫子耳朵裡,當年老人倒也沒說什麼。
上次文廟議事,陳平安就與這位老先生聊到此事,實則文武兼備的酈夫子,至今還誤會是年輕隱官的師兄左右,對那部書極為推崇。
劉饗突然問道:“你說那些劍修,為何不恨陳清都?”
鄭居中說道:“不敢。”
米裕先前受魏檗邀請,替長春宮那撥女修護道,就曾遇到一個託夢求助的年邁煉氣士,需要藉助外力,尸解脫劫。又比如扶搖洲道號虛君的修士王甲,之所以會假裝是飛昇境,就是精心設局,故意以言行、激怒招惹宋聘那撥劍仙,繼而牽扯到陳平安和劍氣長城,最終引來寧
姚,試圖借劍兵解。
在劍氣長城那邊,就很少見到這類事情。
多少年輕劍修,劫至人死而已。
甚至連米裕這種當年境界不低的劍修,都不知道還有命裡劫數、應劫之法、脫劫之道等說法。但這些卻是浩然修士的常識。
估計就算知道了,也懶得計較,不會當真。退一步說,真知道了,真要計較這些,便有用嗎?
米裕之流,是全然不知情,可孫巨源他們卻是心知肚明的。
劉饗猶豫了一下,說道:“黃鎮並不好惹,畢竟是一位得了純粹二字的十四境劍修,更何況他還有奇遇。”
說到這裡,饒是連劉饗這般見慣了各類珍奇古怪的存在,都要忍不住重複一遍,“奇遇。”當然,劉饗有私心,黃鎮終究是從驪珠洞天走出來的人物,而且潛心修道,若以“當下”節點看,“未來”悠悠千年光陰,黃鎮始終專注於煉劍,對世道幾無影響,
沒有開山立派,甚至沒有收徒,這樣的學道人,劉饗當然不會討厭。在這件事上,已成死仇的黃鎮和陳平安,連同鄭居中在內,在劉饗眼中,既然他們都是浩然人氏,那就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好是形若分爨而居,既然關係不好,就老死不相往來,何必爭個你死我活。只不過黃鎮執念太重,得道之後,糾纏陳平安已久。就像一個出身低微、辛苦搏出一份富貴家業的男人,定要惡狠狠補償
一番自己的苦難童年,才能釋懷一二。
鄭居中說道:“我會小心。”
所以他才會先去趟夜航船,要與白景借那兩把本命飛劍。
劉饗無言,那黃鎮就更要小心了。
勝十四境不難,殺十四境卻是極其不易,那麼想要徹底抹殺一位十四境純粹劍修,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雙方言語都沒有用上心聲,寧吉聽得真切。
寧吉感覺那位劉先生是位古人。鄭先生則更像是位夫子。
鄭居中說道:“寧吉,不要只是讀書,書能開智,也能愚人。讀書人要會用書,既然求學註定很苦,書籍總要為我所用才對。”寧吉會心點頭。小師兄說過一番類似的言語,要把書讀破,讀書破萬卷的“破”字,其實有兩種解法,一種就是字面意思,一種是說要把每本書都吃透,知道哪些話語是著作之人的真心話,哪些是言不由衷的違心之語,哪些是不與世道苟同的鋒芒畢露,殺氣騰騰,哪些是與這個世道虛與委蛇的退讓遷就,哪些是笑著落筆
的,哪些是皺眉寫字的,哪些是情思的低沉徘徊,試圖尋求書外知己,哪些是暗藏心思的夫子自道……
一起走向村塾,劉饗沿途看見山中有一株老桂樹。
劉饗問道:“寧吉,讀過了書,最想做什麼?”
寧吉有些羞赧,輕聲道:“大師姐和小師兄,都暗示明示過我了,要先考取功名,院試鄉試會試,勢如破竹,過關斬將。”
裴錢是希望寧吉這個小師弟能夠拿個狀元,省得曹晴朗翹尾巴。大白鵝是覺得寧吉是讀書種子,可以治學修道兩不誤,到時候連中三元,讓先生高興高興。
劉饗微笑道:“不必難為情。鄭先生以為然?”
鄭居中望向山中桂樹,點點頭。
人生道路,何時何地,不是在日夜兼程趕赴考場。治學,生計,婚嫁,兒女成才,希聖希賢,求仙,成佛,證道。花好月圓人長壽,惟願諸君皆能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