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亂紅塵 作品
第四百零六章 見校長
《青年志願者一助一長期服務計劃》楊東旭年前就知道,這件事情的試試和他之前提出的支教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執行支教政策環境無意十分的不成熟,畢竟國家各個崗位上都缺知識分子。雖然上面也知道教育的正確性,可現在有學識的人除非自願,否則真的照顧不到教育這條線上來,並且也很缺資金。
因此就折中提出了《青年志願者一助一長期服務計劃》這個閹割版的計劃出來。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在校還未分配的大學生,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幫人上課,或者補習,又或者技術性的大學生到生產企業指導等,來逐漸提升社會民眾的專業知識。
年前他去自己幹爺爺家的時候,兩個人層探討過這個計劃。楊東旭當時發表的意見是:“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
只所以這樣說他不是覺得這個時代的人自私,‘志願者’這三個字一聽就是義務勞動,因此沒人會參與。
反而覺得這個時代願意無私奉獻的人很多,這個計劃初期執行的時候效果一定不錯。但問題在於無法堅持。
這就好像歷史上孔子教育自己弟子的典故一樣,以前魯國有一道法律——凡是見到魯國人在他國為奴者,自己墊錢將其贖回,可以從魯國領取賞金報酬。很多被當做牛馬使喚的魯人奴隸因此獲救。
子貢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不去領賞金,魯國上下聽說這件事情之後紛紛稱讚他重義輕財。子貢也覺得善事而不求財務回報是更高的善舉,因此十分得意。
他的老師孔子聽說了這個消息,卻十分生氣,對子貢說:“你做的這件事情不值得提倡。”
後來孔子的另外一個弟子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被救的人很感激送給子路一頭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聽後十分高興,對子貢說:“今後要有溺水的人,肯定有更多的人奮力相救。”
這個故事不長兩個例子作為對比,卻十分清晰的把人心闡述了出來。做好事如果只憑熱情,可以堅持一時,但卻無法堅持一世,即便有堅持下來的人也只會是少數。
反而做好事如果有回報,聽上去或許讓很多人無法接受,覺得高大上的善良和骯髒的金錢聯繫在了一起。可卻是能夠把這件事情堅持下去的不二法門。
所以對於這個計劃,他相信這個時代人對於做善事的熱情,可這種熱情能過堅持多久?一年,還是兩年?
一段時間之後一千個,甚至一萬個,十萬個人原本熱情的志願者,能有一個能夠堅持下來,對於目前國內知識的普及來說,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所以對於這麼一個緊靠熱情的閹割方案,楊東旭從一開始就不看好。他覺得哪怕現在金錢上無法給與滿足,也應該給其他福利,而不是僅僅喊喊口號就讓民眾奮不顧身的投入,這樣的方案在他看來簡直就是坑人。
並且會把這麼好的一個方案,最後變成雞肋。可每個中央方案的擬定,是綜合各方面都額原因之後制定出來的,不可能靠他三言兩語就能扭轉。
不過作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孔子和弟子這件事情楊東旭幹爺爺
顯然也清楚。高層明白人也不少,所以這個文件下發的時候,裡面並沒有做太多的死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