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不肯讓趙煦白嫖的漕司將士(第2頁)
可問題是,汴京的石炭主產區,在河北路的懷州。
其地距汴京有三百里水路,長途運輸,還是要搶在汴河斷航前送到汴京來。
就只能靠鈔能力,來獎勵漕船運炭。
這筆開支,哪怕在平時,對戶部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何況是現在?
趙煦聽完章衡的報告,沉吟片刻,問道:“卿確定是八十萬石缺口嗎?”
“臣已計算過了……”章衡報告道:“八十萬石,只是最低需求。”
汴京人口百萬之眾,若算上外城的棚戶區和諸作坊、軍營、農民,人口肯定在百二十萬以上!
這麼多人的冬日取暖、做飯,主要就是石炭。
民間的秸稈,只能算補充。
至於木炭?
去年汴京冬天,木炭價格每稱都在一百二十五文以上,每斤至少十五文。
除了官宦人家,誰用得起?
“八十萬石嗎?”趙煦思慮片刻,然後對章衡道:“此事,朕會下詔給出判三門的李相公,命其在汴河斷航前,儘可能運炭入京!”
“餘者,從懷州加運當還來得及!”
戶部沒錢,但三門白波攆運司那邊可是有大把的錢的。
航運資源和漕船,就更不缺了。
正好,汴京這裡一直在向陝西轉運物資,漕船回航雖然也能帶些貨物。
但終究不能滿載,多少有些浪費運力。
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資源最大化了。
章衡驚訝的抬起頭來,三門什麼時候能產石炭了?
趙煦微笑著看向他解釋道:“卿有所不知,朕去歲曾差宋用臣,巡視清汴司沿岸,宋用臣在巡視過程中,奉旨意,至澠池鴻慶寺進香,于歸途中發覺當地有一大石炭場,朕於是令河南府設監司,並許民間開採,以供給河南府及商洛等州。”
鴻慶寺是河南的名寺始建於北魏,其石窟遺刻,歷經戰亂和風雨,保存到了現代。
趙煦在現代的時候,曾去參觀過。
而在參觀中,他自然也知曉了,就在當地的義馬縣有一個義馬煤礦。
巔峰時產煤三四千萬噸,義馬縣也是因煤而設。
在參觀中,趙煦知道這個煤礦有很多礦脈屬於露天煤礦,易於開採。
而且,煤礦質量很高,能產出包括無煙煤在內的高質量煤炭。
最關鍵的是,這個煤礦就在三門峽不遠的澠池,距離汴京水路不過四五百里,而且是全程順流的水路!
這可太關鍵了!
因為大宋物流的成本,陸路和水路相差巨大,而順流與逆流,又是天差地別!
根據仁廟時代的《慶曆編敕》統計出來的漕司成本。
每百斤商品,陸路每百里成本要一百錢,水路逆流三十錢,順流的話就只要十一錢了!
故而,趙煦自登基後,在確定了自己的安全後,立刻著手開始勘探、建設。
藉助撲買堤岸司堆垛場的機會,以派宋用臣巡視清汴司的藉口,命其去澠池的鴻慶寺進香。
順便在宋用臣的隨行團隊裡,塞了好幾個善於勘探礦藏的內臣,並暗示他們要仔細勘探當地礦藏。
這些人一去,就在當地發現了好幾個大型露天煤礦。
只要有人就可以開發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