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茶香四溢(第2頁)
趙煦點點頭,命馮景去接過來,馮景領命而去,很快就將蔡卞的奏疏送到趙煦手中。
趙煦看完,遞給身邊的兩宮,笑著道:“太母、母后看看吧!淮南路的旱情總算是過去了,運河水位,也終於達到了往年的正常流量,漕船都在陸續入京。”
兩宮接過看了看,也都是滿臉笑容。
今年,大宋萬事都好。
就是淮南的旱災,讓人頭疼。
從三月開始,淮南開始連續不下雨,旱情迅速蔓延到大半個淮南路。
最要命的是——汴京的命脈汴河與大運河淮南段,都相繼報告流量不足,漕船難行的事情。
這就要命了!
汴京城經過百年擴張,人口早就突破了一百萬。
所以,汴京需要的糧食供應,也早就從國初的四百萬石,一路攀升到了仁廟時的六百萬石,以及如今的八百萬石。
可想而知,一旦漕運受到影響,後果會有多麼嚴重。
如今,旱情終於過去,漕運重新恢復正常。
對朝廷來說這是最好的消息!
“還有什麼事情嗎?”趙煦問道。
石得一起身拜道:“大家,宋押班送回來了有關受災州郡的評估。”
說著,他也將一封奏疏,呈在手上。
馮景當即受命取來。
趙煦接過來一看,頓時就垂下頭去,嘆息一聲,遞給兩宮:“太母、母后,宋用臣言,淮南路今歲受災的州郡,恐怕只能有往年一半的產量了!”
兩宮接過去,看了看,也都沉默起來。
她們對淮南的旱災,記憶是很深刻的。
因為,從去年開始,這老天爺就又開始折騰了。
先是夏天,永興軍、陝西出現旱情,好不容易過去了,開封府又連續一個月不下雨。
最後,還是趙煦親自出馬,到景靈宮祈雨,這才終於讓老天爺下了雨。
但,到了冬天,旱災變成了洪水。
大名府告急!
只好派了宋用臣,去河北賑災、清淤。
好不容易,撐了過去,過了一個安穩年,轉過年來,正月永興軍再次大旱。
潤二月,河南府報告旱情。
三月,淮南路大旱,而且這一次持續時間特別長。
從三月到四月,淮南路滴雨未下。
直接讓大運河的流量驟降,五月份好不容易下了點雨,以為旱情能夠緩解。
結果,才好了半個月,又開始不下雨。
麥禾枯死運河流量持續下降。
在整個五月、六月,大運河的通航量只有去年的一半。
沒辦法,只能讓宋用臣再次掛帥,率領一萬禁軍南下救災。
主要任務就是保住大運河的通航!
如今,旱情總算是過去了。
但長達數月的旱情,直接廢掉了淮南路多個州郡的農業生產。
根據宋用臣報告,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甚至出現了整個鄉的莊稼絕收的慘狀。
“太母、母后,此事怎麼辦?”趙煦問道。
兩宮面面相覷。
她們沒有處理這樣的大規模災害的善後經驗。
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只能試探著道:“要不,明日請宰執元老們入宮商議,拿個主意?”
大宋的宰執、元老們,當然有豐富的災害處理經驗。
這都是練出來的。
只是,趙煦不想要他們的建議。
因為,趙煦閉著眼睛,都能猜到,這些宰執、元老會用什麼辦法?
首先,自然是招刺災民中的青壯為廂軍。
然後,再安排老弱,沿著大運河去兩浙路或者京西路就食。
等明年開春後再返回原籍。
至於這過程中,多少農戶破產,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就不在宰執們的考慮範圍內。
因為他們已經見慣了。
從景佑年間,黃河決口、改道以來。
大宋天災頻發,水旱接替而來。
兩次回河,每次都造成了百萬規模的流民群體。
而被大水淹死、沖走的軍民官吏,也是百萬為單位。
這樣的事情,見得多了。
宰執們,也就不在乎了。
反正,只是數字而已。
慈不掌兵嘛!
甚至,對一些人來說,天災還是一個撈政績和斂財的機會。
旁的不提,每次天災過後,大量農民破產,土地價格暴跌。
這都是趙官家們大肆兼併的好機會!
是的——你沒有看錯!
大宋最大的地主,壓根就不是地主階級。
而是官府,準確的說,是皇帝老子!
元豐六年,戶部奏報,大宋天下州郡在冊墾地總計七百二十餘萬頃,其中官田數量,三十二點二萬頃,佔總田畝數量的百分之四點三。
然而,這個數據並沒有將朝廷撥給各地州學的學田、官員的職田以及撥給沿邊弓箭手的屯田、太僕寺掌握的牧地包括在內。
若算上這些數據……
官府手中的官田數量,肯定會突破五十萬頃。
什麼叫宮有制經濟?
這就是!
所以,舊黨的批評,其實不是沒有道理的——皇帝你都有這麼多財產了,還要拼命往自己嘴裡扒拉,吃相很難看的!要點臉好不好?
當然了,官田並非是屬於皇帝個人所有。
其性質,也並非一成不變。
總的來說,大宋的官田政策,執行的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政策。
朝廷經常會大量拋售官田,將籌集的錢,用於工程建設、水利建設。
遇到災情,自也是第一時間,大量低價入手土地。
甚至於,直接將逃荒的災民的土地沒收!
若趙煦沒有在現代留過學,他也只會按照老辦法來處理這個事情。
然而,他在現代留過學。
所以,他很清楚,按照老辦法做的後果——整個淮南路的經濟,都會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