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零二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2頁)
所以,宮裡面的消息一傳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
像呂公著這樣的宰執,還不敢輕易去靖安坊察看、端詳。
類似李常這樣的青壯派,被認為在未來有機會進入三省兩府的‘年輕人’,就都很熱忱了。
大家都很想知道,這位陛下,又打算玩什麼花樣?
他要怎樣做到在兩宮面前許下的諾言。
不加民賦,不增商稅,不損民利,而為兩宮建宮。
歷朝歷代,就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對很多人來說,這更是顛覆性的東西。
畢竟,好多舊黨士大夫都認同司馬光對財富的觀點。
天下的財富是有定數,不在民間,就在官府。
官府拿得多了,民間得到的就少了。
所以,皇帝不應該與民爭利。
官府應該儘可能的退出大多數的商業領域。
什麼榷鹽、榷茶、榷酒,最好應廢盡廢。
實在不行,官府也該儘可能減少對商業的干預。
如此,藏富於民,天下大治可期。
而這位陛下,信誓旦旦,只要幾個沒收充官的勳貴祖宅,就可以經營處足夠為兩宮興修宮室的財富來。
而且,還誇口不加民賦,不增商稅,不損民利。
這要被他做成了。
呂公著知道,這就是堪比上古聖王的偉業。
因為只有那些古代的聖王,才能在不增加百姓的負擔,也不損害其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做到這樣的事情。
也就是宋遼交子的成功,讓他得以在經濟領域,擁有足夠的發言權。
不然的話,就這個事情出來,朝野上下都會炸鍋。
這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天書事件。
趙官家一拍腦袋,帶著宰執大臣,直奔泰山,玩起了角色扮演,假裝自己是三皇五帝,秦皇漢武。
然後……一地雞毛……
跟著真廟一起胡鬧的那幾個宰執,後來都被人編排成什麼樣了?
五鬼啊!
想到這裡,呂公著就對李常道:“公擇看完靖安坊,回來與老夫說一聲。”
“諾!”李常當然聽得懂呂公著的意思:“請恩相放心,學生一定會將所見所聞,錄於紙上。”
……
李常辭別呂公著後,再次騎上馬,直奔靖安坊而去。
繞過舊封丘門,穿過東向御街,很快的他就到了靖安坊。
而李常發現,聚集在這裡的同僚,已經有不少了。
幾乎所有有志於三省兩府的大臣,似乎都出現在這個小小的靖安坊附近。
戶部尚書曾布、翰林學士承旨鄧潤甫、禮部尚書曾孝寬、吏部尚書韓忠彥……
便是那些暫時無望三省的大臣的身影,也在其中若隱若現。
此外,在京元老的子弟,也出現在坊中。
李常沒費什麼力氣,就看到文及甫、張安道的身影。
此外,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似乎站在一個閣樓,拿著東西在寫寫畫畫。
李常知道,司馬康主持發行著僅次於汴京新報的汴京義報的刊行、編纂。
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因為,現在汴京城裡,其實傻子都知道,汴京新報背後是誰?
而汴京義報又是怎麼辦起來的?
特別是後者——天子親賜活字於執政司馬光。
錯非如此,汴京城裡,又怎麼可能只有兩份能夠公開發行,而且大膽議論朝野內外,天下四夷之事的小報?
真當別人是傻子?
這種能賺錢,還能影響輿論傾向的事情,要真沒有限制,誰都可以做,早就氾濫開了。
實在是這種犯忌諱的事情,只有皇權默許,才能做的啊。
不然皇城司、開封府、三衙諸司。
隨便一個衙門,就可以將這等膽大妄為,不知好歹,妄議朝政的傢伙丟去監獄,甚至送去沙門島了。
正是因為明白這個,御史臺的御史們,才能容忍自身話語權被人侵蝕。
李常在靖安坊內下了馬,然後悄悄的湊到了文及甫的面前。
“周瀚……”李常輕聲問著:“可發現了些什麼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