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
元豐八年五月甲辰(十二)。
兩宮詔:科場推恩,可依治平四年故事,正奏名諸科進士,吏部給敕優牒;特奏名進士,中書給敕優牒(熙寧變法,罷進士給敕優牒制)。
朝請郎、太府少卿宋彭年外放提點江南西路刑獄。
嗯,這是個傻子。
上個月曾經膽子大到居然上書去議論三衙管軍闕官的問題,還提議設置七八個管軍。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兩宮再遲鈍,也不可能讓樞密院外的文官士大夫,插手禁軍特別是殿前司的人事。
所以,宋彭年被罰銅、訓斥。
他自己也明白,似乎碰了不該碰的東西,趕緊請郡,先出去避避風頭。
知邵州關杞,終於上報了完整的有功歸明人以及本地鄉紳有功名單,一共三百三十二人。
兩宮命有司,酌情在故事的基礎上,推恩賞財帛,有官者予減磨勘或遷官。
同時授給了新歸附的各部首領三班借職一類的武資官階。
本日,降授中大夫吳居厚,延和殿陛辭。
兩宮都是訓斥了他一番,當面告誡:汝至廬州,當以京東都路為戒!
趙煦全程沉默,沒有說話。
然而吳居厚依舊再三謝恩,叩首而去。
在吳居厚心中,他一直覺得,若非少主在位,他不死也是被貶嶺南。
現在,還能去廬州擔任知州。
這隻能是少主和兩宮求的恩典。
不然,難道還是見都沒有見過他,而且對新法充滿了敵意的兩宮?
……
回了大內,趙煦和向太后依舊在保慈宮裡,陪著太皇太后說了一會話後,趙煦才告辭,回福寧殿去休息。
等趙煦一走,太皇太后就忽然和向太后道:“太后,上個月樞密院不是報告說,找到了昭憲皇后親弟之後嗎?”
向太后點點頭。
昭憲杜皇后是太祖、太宗的生母,也是傳說中金匱之盟的訂立者。
然而,杜氏外戚,早已經消失在了汴京。
至少,真廟開始,這汴京就沒了杜家的影子。
直到上個月,杜家再次浮出水面。
杜家人就剩下三兄弟了。
而且,官職也淪落到了左侍禁、右殿直這樣的低級武臣,最小的弟弟甚至還是布衣。
他們浮出水面,是因為兩個哥哥,懇求朝堂將他們的戰功分給弟弟,以便給弟弟一個官身。
這種小事本來是不可能到御前,在吏部或者樞密院就解決了。
可他們的請求,一送到汴京,相關官吏按照制度查他們在吏部的腳色,查出來是外戚之後,不敢怠慢,直送御前。
“昭憲皇后外戚百年後,已是布衣……”太皇太后嘆道:“我高家,汝向家,百年後未知又在何處?”
向太后聽著,知道太皇太后要說什麼,於是盈盈一禮,拜道:“娘娘,兒孫自有兒孫福……”
“何況,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乃是天理……強攔不得的!”
太皇太后道:“總歸要盡人事,才能聽天命……”
向太后於是拜道:“臣妾唯娘娘旨意是從!”
太皇太后欣喜不已,扶起向太后,說道:“老身也是為了長遠計議!”
高家、向經,能多富貴一天也是好的。
……
下午,趙煦午睡醒來後,發現向太后已經在他榻前了。
“母后怎來了?”趙煦微笑著問道。
“母后來看看六哥……”向太后微笑著:“六哥好像又胖了些呢!”
說著,就伸手在趙煦臉上摸了摸。
小官家的臉,確實是比上個月又圓潤了不少。
不再是最初那個在慶寧宮裡,抱著她哭,無助的祈求她保護的瘦瘦的小皇子了。
兩宮詔:科場推恩,可依治平四年故事,正奏名諸科進士,吏部給敕優牒;特奏名進士,中書給敕優牒(熙寧變法,罷進士給敕優牒制)。
朝請郎、太府少卿宋彭年外放提點江南西路刑獄。
嗯,這是個傻子。
上個月曾經膽子大到居然上書去議論三衙管軍闕官的問題,還提議設置七八個管軍。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兩宮再遲鈍,也不可能讓樞密院外的文官士大夫,插手禁軍特別是殿前司的人事。
所以,宋彭年被罰銅、訓斥。
他自己也明白,似乎碰了不該碰的東西,趕緊請郡,先出去避避風頭。
知邵州關杞,終於上報了完整的有功歸明人以及本地鄉紳有功名單,一共三百三十二人。
兩宮命有司,酌情在故事的基礎上,推恩賞財帛,有官者予減磨勘或遷官。
同時授給了新歸附的各部首領三班借職一類的武資官階。
本日,降授中大夫吳居厚,延和殿陛辭。
兩宮都是訓斥了他一番,當面告誡:汝至廬州,當以京東都路為戒!
趙煦全程沉默,沒有說話。
然而吳居厚依舊再三謝恩,叩首而去。
在吳居厚心中,他一直覺得,若非少主在位,他不死也是被貶嶺南。
現在,還能去廬州擔任知州。
這隻能是少主和兩宮求的恩典。
不然,難道還是見都沒有見過他,而且對新法充滿了敵意的兩宮?
……
回了大內,趙煦和向太后依舊在保慈宮裡,陪著太皇太后說了一會話後,趙煦才告辭,回福寧殿去休息。
等趙煦一走,太皇太后就忽然和向太后道:“太后,上個月樞密院不是報告說,找到了昭憲皇后親弟之後嗎?”
向太后點點頭。
昭憲杜皇后是太祖、太宗的生母,也是傳說中金匱之盟的訂立者。
然而,杜氏外戚,早已經消失在了汴京。
至少,真廟開始,這汴京就沒了杜家的影子。
直到上個月,杜家再次浮出水面。
杜家人就剩下三兄弟了。
而且,官職也淪落到了左侍禁、右殿直這樣的低級武臣,最小的弟弟甚至還是布衣。
他們浮出水面,是因為兩個哥哥,懇求朝堂將他們的戰功分給弟弟,以便給弟弟一個官身。
這種小事本來是不可能到御前,在吏部或者樞密院就解決了。
可他們的請求,一送到汴京,相關官吏按照制度查他們在吏部的腳色,查出來是外戚之後,不敢怠慢,直送御前。
“昭憲皇后外戚百年後,已是布衣……”太皇太后嘆道:“我高家,汝向家,百年後未知又在何處?”
向太后聽著,知道太皇太后要說什麼,於是盈盈一禮,拜道:“娘娘,兒孫自有兒孫福……”
“何況,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乃是天理……強攔不得的!”
太皇太后道:“總歸要盡人事,才能聽天命……”
向太后於是拜道:“臣妾唯娘娘旨意是從!”
太皇太后欣喜不已,扶起向太后,說道:“老身也是為了長遠計議!”
高家、向經,能多富貴一天也是好的。
……
下午,趙煦午睡醒來後,發現向太后已經在他榻前了。
“母后怎來了?”趙煦微笑著問道。
“母后來看看六哥……”向太后微笑著:“六哥好像又胖了些呢!”
說著,就伸手在趙煦臉上摸了摸。
小官家的臉,確實是比上個月又圓潤了不少。
不再是最初那個在慶寧宮裡,抱著她哭,無助的祈求她保護的瘦瘦的小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