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傳國玉璽(第2頁)
若
南朝執意援助,他們是可以突破封鎖的。
梁穎想了想,奏道:“陛下,老臣聽說,奉國軍節度使曾言,南朝外戚勳臣,欲從我朝引入新羅婢……”
“今我朝手中,獲得高麗平壤王宮宮女、婢女甚多,不妨賣與南朝貴人……”
“以此或能安撫南朝……”
“此外,老臣還聽說,南朝皇帝,欲從我朝採買木料……只是陛下以為南朝價低,未曾答允,前時遣耶律永昌南下,便為此事……”
“陛下不妨應允!”
“且先吃些虧……穩住南朝,待我朝平定高麗,重設郡縣再與之計議……”
耶律洪基聽著,雖然已經意動,但他還是有些猶豫。
畢竟,他是真的缺錢。
而木材生意,是如今為數不多,可以為他創造大量外匯的買賣了。
只要做個簡單數學題就知道了。
若按南朝價格,十貫到二十貫一株橡木,按每年售賣一萬株算,也就十萬到二十萬貫。
即使南朝能答允,將這部分財帛,用於充當交子的保證金,印刷成交子,按照宋遼交子條約的規定,也就放大一倍,到二十到四十萬貫。
可若能漲價的話……
一萬株漲一成的價格,就是十萬貫以上的收益。
這還是一萬株!
若是兩萬、五萬呢?
這得多少錢?
夠他買多少財貨了!
善財難捨,耶律洪基自然難免躊躇。
梁穎見狀連忙勸道:“陛下,當務之急,還是平定高麗王逆,重建漢四郡!”
“若陛下大業得成,區區小利,暫且讓於南朝何妨?”
“須知,此番征討高麗,一旦滅國成功,不止我大遼社稷將進入極盛!”
“便是過去,諸般煩惱我朝之積弊,也將迎刃而解!”
“無論是渤海世家,還是女直各部,都將臣服於陛下!”
耶律洪基聽著,終於被說動了,道:“還是相公老成謀國,且依相公的!”
梁穎說的,確實是對的。
只要打下高麗將之滅亡,開疆拓土的曠世功業姑且不論。
單單就是重建的漢四郡,就該產生多少官職?
這些官職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來拉攏、籠絡渤海的世家大族。
同時,作為一個新徵服的地區,吞併高麗後,渤海人的地位,也可以提升起來。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只要有著高麗人墊底,渤海世家的心態應該就能平衡一下。
最最重要的,還是吞併高麗後,大遼的東北方向,就再也沒有一個成規模的有建制的大國。
渤海人也好,女直也罷,都將失去騰挪輾轉的空間。
大遼可以安心的慢慢消化。
同時,也可以將這些地方,當成大後方經營。
這樣,大遼就可以騰出精力,專心致志的面對南朝與黨項。
說不定,未來能有機會,飲馬黃河,入主汴京,乃至於重回長安,實現卯金刀的預言!
這樣想著,耶律洪基就忍不住從自己的腰間,取出一方被裝在錦袋內的寶璽。
寶璽上,有著歲月的斑駁痕跡。
寶璽的正面,篆刻著八個古老的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此乃……
傳國玉璽!
已失蹤了百餘年的傳國玉璽!
但是,這方神聖的,象徵著正統的寶璽,卻在他祖父在位時,出現在中京(赤峰)。
正是因為有了傳國玉璽,從聖宗開始的遼國皇帝,才會心心念念著那卯金刀的讖諱。
同時,他們也才會將自己視作正統!
畢竟,傳國玉璽都在他們手上。
他們不是正統,難道還是竊據中原的汴寇?
撫摸著寶璽的印文,耶律洪基心曠神怡,忍不住開始吟誦他祖父當年得到寶璽後,寫下的詩篇。
“一時制美玉,千載助興王……”
“中原既失鹿,此寶歸北方……”
“子孫宜慎守,世業當永昌!”
梁穎見著,當即下拜:“天佑大遼,大遼永昌!”
幾乎是同一時刻,高麗王都,開京(今開城市)。
漫天的大雪,已將大地冰封,江華灣更是早早就結凍了。
高麗國王王運此刻站在城頭,遠眺著遠方的冰封大地。
遼國兵馬,如今都已經退回了平壤城。
開京之圍,暫時被解。
但,王運知道,等到春天,遼軍一定會捲土重來!
而且,其攻勢將變得無比凌厲!
開京城,怕是守不住!
必須遷都了!
他必須離開這裡,前往南京(漢城)甚至前往江華島。
高麗歷史上,不止一次這樣做。
第二次和第三次高麗、遼戰爭,開京都曾被圍。
特別是第二次戰爭期間,遼軍攻入開京,放火焚燒開京宗廟、宮室。
而這一次的遼兵,比前三次更加兇猛,手段也更加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