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684章 王安石的請求(第3頁)
此人就沒有邵雍的才學與胸懷了。
在洛陽那邊天天嘰嘰喳喳的非議朝政,攻訐宰執。
就連韓絳都被他罵過。
罵也就罵了。
關鍵這個傢伙還喜歡編故事,當朝宰執,幾乎都被他編排過。
就連文彥博,好像也沒有幸免!
也就是他爹是邵雍,不然早就被出重拳了。
韓絳微微點頭,雖然奇怪王安石為什麼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術算之人,但他還是道:“司空既欲興學,老夫自當盡微薄之力,不知司空可有什麼地方,需要老夫幫手的?”
他可是傳法沙門。
無論當年,還是如今,都是!
熙寧七年,王安石罷相,推薦他接任,他很好的完成了王安石的囑託,維持住了新法。
元豐八年,新法風雨飄搖,還是他,以中立派的身份入朝拜相,並主持新法檢討。
通過妥協、調整和修改,將役法、青苗法、將兵法,都保留了下來。
自然,韓絳是想要善始善終的。
他也知道王安石現在想要重新開講的時候,其孫子王棣入京,特意來拜見他,也肯定是有囑託的。
王棣見狀,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韓絳,拜道:“此乃家祖書信……”
韓絳頓時笑起來,他就知道!
為自己和王安石之間的默契,深感欣慰。
將信拆開,韓絳掃了一遍,眉頭頓時皺起來。
“這王介甫……怎會如此請求?”
他心中想著,但還是對王棣道:“老夫知道,會盡快安排人去辦的。”
“多謝康國公!”王棣拜道。
……
送走王棣,韓絳還是皺著眉頭。
“大人……荊國公信中說了何事?”韓瑜忍不住問道。
“請老夫幫他找兩個人的弟子或者子孫下落……”
“誰人?”韓瑜好奇起來。
這天下,還有誰是王安石找不到,需要請韓絳幫忙找的?
“其一,是仁廟時的左班殿直,翰林天文院天文官賈憲後人或者弟子……“
“其二……熙寧時,沈括沈存中向先帝舉薦的天文官衛樸後人或者弟子。”
“這衛樸學生倒是好找。”韓絳道。
因為,沈括現在提舉專一製造軍器局,所以大量召集他的舊部,其中就包括了衛樸的幾個學生。
聽說,這些人都被沈括委以重任,在專一製造軍器局中擔任著要職,甚至已經因功被授官了。
“但那賈憲就難嘍!”
賈憲的名字,韓絳年輕的時候曾有耳聞。
但其已死數十年其學生或者後人,恐怕只能讓開封府去查找了。
還未必能找到!
沒辦法,當代士大夫雖然推崇易經,但沒幾個人關心術算之道。
即使國家立有算學,但,去算學的人,都是胥吏的子弟,很少有士人願意讀。
就算這樣,算學至今,也不過有師生數十人,拮据的很。
也就是近來,才有所改觀。
據說是因為,當今天子將很多童子送去算學,充作學童。
所以汴京新報,撥了不少錢過去,這才勉強讓算學的教授的待遇好起來。
起碼,溫飽是可以滿足。
“等等……”韓絳想到這裡,忽地愣住了:“天子?”
“王介甫這次重新出山,該不會是天子授意的吧?”
這樣一想,韓絳的神色就變得玩味起來了。
……
“促儀……促儀……”
王棣剛剛走出韓府,還沒來得及上馬,就聽到有人在叫他。
他抬頭一看,就看到了一個牽著馬的年輕士子,興沖沖的向著他走來。
“促儀,促儀!你入京了啊!”
可能是看到王棣沒有認出自己,對方來到王棣面前,高興的說道:“促儀忘了?元豐八年,我奉家父之命前往江寧,曾見過幾面啊!”
王棣抬頭,仔細端詳後,終於認出了對方,頓時欣喜不已:“舜徒兄,您怎麼在這裡?”
來人正是呂好問。
元豐八年,呂希哲陪著呂公著回京,途徑潤州,呂希哲下船趁機寫信去江寧給王安石。
當時送信去江寧的人就是呂好問。
也正是那一次,呂好問認識了王棣。
呂好問拉住王棣的手,道:“家父聽說促儀回京了,所以命我來這裡等候,果然是等到了促儀!”
王棣自出江寧,這一路上,早就有人通風報信了。
王安石的嗣孫入京,有心人怎麼可能不關注?
(本章完)
在洛陽那邊天天嘰嘰喳喳的非議朝政,攻訐宰執。
就連韓絳都被他罵過。
罵也就罵了。
關鍵這個傢伙還喜歡編故事,當朝宰執,幾乎都被他編排過。
就連文彥博,好像也沒有幸免!
也就是他爹是邵雍,不然早就被出重拳了。
韓絳微微點頭,雖然奇怪王安石為什麼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術算之人,但他還是道:“司空既欲興學,老夫自當盡微薄之力,不知司空可有什麼地方,需要老夫幫手的?”
他可是傳法沙門。
無論當年,還是如今,都是!
熙寧七年,王安石罷相,推薦他接任,他很好的完成了王安石的囑託,維持住了新法。
元豐八年,新法風雨飄搖,還是他,以中立派的身份入朝拜相,並主持新法檢討。
通過妥協、調整和修改,將役法、青苗法、將兵法,都保留了下來。
自然,韓絳是想要善始善終的。
他也知道王安石現在想要重新開講的時候,其孫子王棣入京,特意來拜見他,也肯定是有囑託的。
王棣見狀,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韓絳,拜道:“此乃家祖書信……”
韓絳頓時笑起來,他就知道!
為自己和王安石之間的默契,深感欣慰。
將信拆開,韓絳掃了一遍,眉頭頓時皺起來。
“這王介甫……怎會如此請求?”
他心中想著,但還是對王棣道:“老夫知道,會盡快安排人去辦的。”
“多謝康國公!”王棣拜道。
……
送走王棣,韓絳還是皺著眉頭。
“大人……荊國公信中說了何事?”韓瑜忍不住問道。
“請老夫幫他找兩個人的弟子或者子孫下落……”
“誰人?”韓瑜好奇起來。
這天下,還有誰是王安石找不到,需要請韓絳幫忙找的?
“其一,是仁廟時的左班殿直,翰林天文院天文官賈憲後人或者弟子……“
“其二……熙寧時,沈括沈存中向先帝舉薦的天文官衛樸後人或者弟子。”
“這衛樸學生倒是好找。”韓絳道。
因為,沈括現在提舉專一製造軍器局,所以大量召集他的舊部,其中就包括了衛樸的幾個學生。
聽說,這些人都被沈括委以重任,在專一製造軍器局中擔任著要職,甚至已經因功被授官了。
“但那賈憲就難嘍!”
賈憲的名字,韓絳年輕的時候曾有耳聞。
但其已死數十年其學生或者後人,恐怕只能讓開封府去查找了。
還未必能找到!
沒辦法,當代士大夫雖然推崇易經,但沒幾個人關心術算之道。
即使國家立有算學,但,去算學的人,都是胥吏的子弟,很少有士人願意讀。
就算這樣,算學至今,也不過有師生數十人,拮据的很。
也就是近來,才有所改觀。
據說是因為,當今天子將很多童子送去算學,充作學童。
所以汴京新報,撥了不少錢過去,這才勉強讓算學的教授的待遇好起來。
起碼,溫飽是可以滿足。
“等等……”韓絳想到這裡,忽地愣住了:“天子?”
“王介甫這次重新出山,該不會是天子授意的吧?”
這樣一想,韓絳的神色就變得玩味起來了。
……
“促儀……促儀……”
王棣剛剛走出韓府,還沒來得及上馬,就聽到有人在叫他。
他抬頭一看,就看到了一個牽著馬的年輕士子,興沖沖的向著他走來。
“促儀,促儀!你入京了啊!”
可能是看到王棣沒有認出自己,對方來到王棣面前,高興的說道:“促儀忘了?元豐八年,我奉家父之命前往江寧,曾見過幾面啊!”
王棣抬頭,仔細端詳後,終於認出了對方,頓時欣喜不已:“舜徒兄,您怎麼在這裡?”
來人正是呂好問。
元豐八年,呂希哲陪著呂公著回京,途徑潤州,呂希哲下船趁機寫信去江寧給王安石。
當時送信去江寧的人就是呂好問。
也正是那一次,呂好問認識了王棣。
呂好問拉住王棣的手,道:“家父聽說促儀回京了,所以命我來這裡等候,果然是等到了促儀!”
王棣自出江寧,這一路上,早就有人通風報信了。
王安石的嗣孫入京,有心人怎麼可能不關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