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780章 鄧潤甫:陛下,臣還沒有上車!(第2頁)
加上,太皇太后對於高家人,特別是高公紀、高公繪兄弟,一直是很偏袒。
聽不得外人說這兩個寶貝侄子半句壞話。
所以大家就下意識的將張敦禮對等成了高公紀兄弟。
卻哪裡知道,太皇太后骨子裡是個又愛面子,又特別重男輕女的人。
女兒在她眼中,尚且都算不得什麼,何況是駙馬?
但不管怎樣,她既然都鬆口了,那宰執們自然也會抓住機會!
當即,呂公著就起身拜道:“慈聖以天下為公,實乃女中堯舜!臣謹為天下賀!”
李常立刻跟進:“慈聖懿德,實乃國朝未有之女聖!”
鄧潤甫、李清臣、蘇頌也都各自恭維。
就連素來被公認‘嘴拙’,不會阿諛逢迎的傅堯俞,也說道:“娘娘至德無私,可為萬世表率矣!”
他這是真心實意的!
也正因如此,太皇太后聽了,無比受用,當即道:“卿等言重了……在老身心中,無論如何,祖宗的江山社稷最重!”
“所以,卿等若要問老身的態度……”
“老身只有一句話——國法該如何,便如何!”
“卿等不要因為駙馬是老身的女婿,就袒護他!”
這話說的是大義凜然。
連向太后都被她驚呆了。
真就不管駙馬了?
真就任由外廷士大夫們,將駙馬逮到朝堂上口誅筆伐?
向太后正要開口勸一勸,同時也給姑後一個臺階,免得將來後悔。
趙煦已經提前開口了:“太母……”
“不可如此啊!”
“駙馬,終究是您的女婿,孫臣的姑父……”
“且其所犯的錯誤,不過是如攘羊一類的小錯,依聖人親親相隱之道,是該遮掩遮掩的!”
傅堯俞聽著,當即出列,奏道:“自古天家無私!”
“於陛下而言,家事既是國事!”
“臣昧死乞陛下收回方才之言!”
趙煦看向他,動了動嘴唇,然後嘆息著,用近乎商量的語氣道:“傅相公……”
傅堯俞卻是挺直了腰桿,巋然不動,毫不退讓:“陛下,此乃朝堂!”
“朝堂之上,只論國法、綱常、物議!”
其他宰執看到這裡,再也坐不住了。
傻子都知道,現在就是最好立人設的時候了!
想要青史留名,可能就看現在這一遭了。
呂公著當即就奏道:“陛下心念駙馬乃陛下姑父……”
“然,陛下可知,駙馬在外,亂法度、壞綱紀,這天下有多少人的姑父,將受其害呢?”
“朕已經降詔,賜錢與駙馬,命駙馬補償有關人等了!”趙煦說道。
鄧潤甫馬上就出列道:“即使如此,陛下也該將駙馬之事,公之於眾,而非留中!”
“昔真廟臨馭群下,獎用正人,一時賢俊,爭自託於明主!孫奭、戚綸、田錫、王禹偁之徒,既以諫諍顯名,則忠良之士相繼而起。其後耄期厭事,丁謂乘間,將竊國命,而風俗已成,朝多正士,謂雖懷奸慝而無與同惡,謀未及發,旋即流放……”
“仁宗皇帝仁厚淵嘿,不自可否!是非之論,一付臺諫,孔道輔、范仲淹、歐陽修、餘靖之流以言事相高。此風既行,士恥以鉗口失職。當時執政大臣,豈皆盡賢?然畏忌人言,不敢妄作!”
聽不得外人說這兩個寶貝侄子半句壞話。
所以大家就下意識的將張敦禮對等成了高公紀兄弟。
卻哪裡知道,太皇太后骨子裡是個又愛面子,又特別重男輕女的人。
女兒在她眼中,尚且都算不得什麼,何況是駙馬?
但不管怎樣,她既然都鬆口了,那宰執們自然也會抓住機會!
當即,呂公著就起身拜道:“慈聖以天下為公,實乃女中堯舜!臣謹為天下賀!”
李常立刻跟進:“慈聖懿德,實乃國朝未有之女聖!”
鄧潤甫、李清臣、蘇頌也都各自恭維。
就連素來被公認‘嘴拙’,不會阿諛逢迎的傅堯俞,也說道:“娘娘至德無私,可為萬世表率矣!”
他這是真心實意的!
也正因如此,太皇太后聽了,無比受用,當即道:“卿等言重了……在老身心中,無論如何,祖宗的江山社稷最重!”
“所以,卿等若要問老身的態度……”
“老身只有一句話——國法該如何,便如何!”
“卿等不要因為駙馬是老身的女婿,就袒護他!”
這話說的是大義凜然。
連向太后都被她驚呆了。
真就不管駙馬了?
真就任由外廷士大夫們,將駙馬逮到朝堂上口誅筆伐?
向太后正要開口勸一勸,同時也給姑後一個臺階,免得將來後悔。
趙煦已經提前開口了:“太母……”
“不可如此啊!”
“駙馬,終究是您的女婿,孫臣的姑父……”
“且其所犯的錯誤,不過是如攘羊一類的小錯,依聖人親親相隱之道,是該遮掩遮掩的!”
傅堯俞聽著,當即出列,奏道:“自古天家無私!”
“於陛下而言,家事既是國事!”
“臣昧死乞陛下收回方才之言!”
趙煦看向他,動了動嘴唇,然後嘆息著,用近乎商量的語氣道:“傅相公……”
傅堯俞卻是挺直了腰桿,巋然不動,毫不退讓:“陛下,此乃朝堂!”
“朝堂之上,只論國法、綱常、物議!”
其他宰執看到這裡,再也坐不住了。
傻子都知道,現在就是最好立人設的時候了!
想要青史留名,可能就看現在這一遭了。
呂公著當即就奏道:“陛下心念駙馬乃陛下姑父……”
“然,陛下可知,駙馬在外,亂法度、壞綱紀,這天下有多少人的姑父,將受其害呢?”
“朕已經降詔,賜錢與駙馬,命駙馬補償有關人等了!”趙煦說道。
鄧潤甫馬上就出列道:“即使如此,陛下也該將駙馬之事,公之於眾,而非留中!”
“昔真廟臨馭群下,獎用正人,一時賢俊,爭自託於明主!孫奭、戚綸、田錫、王禹偁之徒,既以諫諍顯名,則忠良之士相繼而起。其後耄期厭事,丁謂乘間,將竊國命,而風俗已成,朝多正士,謂雖懷奸慝而無與同惡,謀未及發,旋即流放……”
“仁宗皇帝仁厚淵嘿,不自可否!是非之論,一付臺諫,孔道輔、范仲淹、歐陽修、餘靖之流以言事相高。此風既行,士恥以鉗口失職。當時執政大臣,豈皆盡賢?然畏忌人言,不敢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