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732章 呂公著:聖人作五兵,所以鎮暴誅邪!
呂公著走在汴京城內,一處屬於軍器監的克敵弓生產作坊。
眼前的一切,讓他震撼!
長長的木棚內,數十名工人,坐在一條几乎和工棚長度一樣的長木桌前。
所有人都在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
有人拿著銼刀,將一個個木製的器物,銷挫成一定大小的形狀。
當他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後,他就會將他所製造的東西,通過那長桌上定裝的長木軌,推送到下一個人那裡。
下一個工匠,在接手後,會立刻開始自己的工作。
最終,在經過數十人的經手後,製造好的零件,被導軌推送到了坐在最末尾的工人面前。
這個工人拿著卡尺,仔細檢查著每一個最終的產品。
確認沒有瑕疵後,就會將這些產品,送入一個紅色的木框內。
而那些被他認為不合格的產品,則丟棄到旁邊的青色木框中。
而這樣做的生產效率,超乎想象!
呂公著只是站著看了一會,這個工坊內的工人,就已經制造了數十個合格的產品。
呂公著看著這一切,微微籲出一口氣來。
他是懂軍器生產的!
元豐三年,他為先帝拜為樞密副使,兵在五路伐夏時,負責過軍械甲器的供給,並一度直接就在軍器監裡上值。
所以,呂公著算是大宋士大夫中,少數真的懂軍器生產和製造的大臣!
所以,呂公著知道,大宋軍器監的過去的生產辦法。
就是靠能工巧匠,那些從天下州郡,搜刮來的大匠們的精雕細琢!
而良工巧匠難得!
每一柄好弓,每一柄強弩,每一件甲冑。
都是匠人們嘔心瀝血,精工細作的產物。
比如說,製造一副最普通的步甲,需要用工七十。
也就是需要七十個熟練工匠,組成一個步甲生產組,然後由他們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製造。
就算是這樣,生產效率也非常慢。
一個七十人的步甲工匠組,一般來說,每年至多不過生產一百到一百五十副鎖甲。
就這,還是王安石變法後的成就。
而在王安石變法前,大宋的甲械,是出了名的又爛又貴。
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三場大敗中,除了高級武臣的甲器外。
普通士兵的甲器,就沒有合格的。
弓箭的弓弦是潮的,箭頭是鈍的,射出的箭軟趴趴的,別說破防了,連西賊的撞令郎穿的布甲都可能射不穿!
而鐵甲則普遍很脆,出現過被西賊隨便一箭就射穿了的鐵甲。
於是,在仁廟時代的大宋出現了無比誇張的事情。
西賊的瘊子甲,居然成為了大宋文武大臣們爭相搶奪的寶甲!
韓琦當年得到了一副,非常高興,鄭重的收藏起來,只有有貴客來的時候,才會展示給客人看。
自漢唐以降,有史以來第一次。
中原王朝在軍器武備方面,被夷狄完爆!
當時,連舶來的日本刀,也在大宋被視作寶刀!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教訓。
熙寧變法,王安石才要建立軍器監,調集天下州郡的能工巧匠,集中到汴京,進行生產製造。
同時,也集中天下的各種技術,用於軍器生產,以確保武器的質量!
自熙寧之後,大宋軍器質量開始提高。
這才終於,在質量上可以與西賊的軍器一較高下,並最終在元豐時代在弓弩劍戟等兵器方面超過了西賊的兵器質量!
這就是熙、豐時代,宋軍能夠崛起,並能夠逐漸的取得戰場優勢的物質基礎。
正是因此,眼前的景象,才叫呂公著震驚。
他回過頭,看向在自己身後,陪同他視察的沈括。
“沈提舉,這就是‘生產線’?”他問道。
沈括點頭,答道:“回稟左揆,正是生產線!”
他略顯驕傲的說道:“元豐八年,下官蒙官家恩典起復,奉聖旨為提舉專一製造軍器局!”
“上任不久,官家便命我,將軍器監中諸般甲械所需的零件、器物,分門別類,再依據其特點、材質、工藝,拆分成不同工序。”
“此地的匠人,所負責的就是克敵弓中的弓身的一部分材料……”
“而克敵弓,一共被分作了十七個不同零部件……”
“最終所有零部件,都將在總裝工坊被組裝,然後通過極限測試,才能給付樞密院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