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第3頁)

耶律洪基點頭,對耶律迪烈道:“太師,朕聽說蕭招討曾追擊王逆亂軍,登上那日本國之土……”

“是……”

耶律洪基眯著眼睛,悠悠問道:“那蕭招討可在那日本國聽說過什麼事情嗎?”

“比如說,日本的白銀礦藏……”

耶律洪基的思路是很簡單的直線常識。

依一般規律,某地一旦發現某個礦藏,那就說明這個地方,一定還有類似的礦藏。

而蕭不噠野在日本的一個荒島上都能找到銀礦。

而且,是一個月產量千餘兩的銀礦。

那就說明,這日本國恐怕還有銀礦。

於是問題來了——這些銀礦在哪裡?

這是耶律洪基現在最關心的問題。

他需要白銀,越多越好!

他要銀子去南朝兌換交子,然後用交子從南朝大量採購商品。

再用這些商品來獎賞有功,賞賜依附。

或許耶律洪基還沒有意識到,但現實是,現在的遼國的戰爭機器,有賴於從宋遼交子貿易所得到大量物資。

茶葉、布帛、瓷器、烈酒、傷藥……

正是因為,宋遼交子貿易,使得大量物資,源源不斷的進入遼國。

讓耶律洪基得以執行他的高麗政策。

不然的話……

沒有足夠賞賜的遼軍,哪裡會這麼守規矩?

早就像之前的三次高麗戰爭一樣,到處燒殺搶掠,逼反整個高麗了。

耶律迪烈楞了一下,然後拜道:“請容臣遣人去問問……”

蕭不噠野,如今還留在那對馬島,不對,大安島上。

他將從日本抓到的俘虜,統統送上了那銀礦,讓這些人去開採銀礦,提煉白銀。

“嗯!”耶律洪基坐下來,然後問道:“太師,高麗王逆,近來有什麼動向?”

耶律迪烈道:“奏知陛下,上月王逆又遣使者數批至平壤,乞稱貢降順,言願割保州等地與我朝……”

“臣遵陛下旨意,以春秋大義,將彼輩訓斥一番後,驅逐出城!”

耶律洪基聽著,冷笑道:“現在才想起要稱貢割土,早幹嘛去了?”

今年四月的時候他對高麗其實還沒有吞併的野心。

對於王家,他的要求也很簡單——承認保州乃大遼之土,允許保州榷市開放。

即使到了他將耶律迪烈派到遼陽府的時候,他的條件也還很寬厚——保州榷市照常開放,高麗國王王運到南京來朝拜他,就可以免除兵禍。

但,那個時候高麗人卻拒不同意。

甚至出言不遜,還屢次在邊境上生事,後來更是明目張膽的招誘女直,妄圖依託堅城要塞,與大遼為敵!

那就怪不得他了。

如今,十幾萬大軍,已深入高麗。

遼陽府和大半個幽燕之地,都已經動員起來了。

府庫的錢帛,流水一樣的消失。

王師都已經兵臨開京了,高麗人跑來說:咱們按照之前的約定恢復和平可好?
大不了,我吃點虧,喊你一聲爹,再把保州讓給你了!
可能嗎?
王逆把他和大遼當成什麼了?冤大頭嗎?
想到這裡,耶律洪基就冷哼一聲,道:“王逆悖亂,不識大義,朕遲早要在上京問罪其於殿上!”

耶律洪基,一直很嚮往唐太宗讓頡利可汗跳舞的故事。

他一直都有意復刻一下那個名場面。

高麗國王,雖然分量差了點。

但到底也是一國之君,若能真的擒拿對方,在上京城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問罪其於殿上,然後再封他一個‘抗命候’、‘違義公’之類的頭銜。

只是想想,耶律洪基都是渾身興奮,難以自抑。

耶律迪烈聽著,立刻跪下來表態:“老臣雖老,願為陛下成此偉業!”

只是攻下平壤,接近開京,他就已經生封郡王,拜太師、高麗行營都總管,得授推誠協理同謀佐國功臣。

若真的滅亡高麗。

那麼若韓德讓一般生封國王,獨立一帳,從此他和他的子孫,與國同休,是可以期待的。

而有著韓德讓的故事在。

耶律迪烈也能放心,不會有功高震主的事情。

這位陛下也不是那種會猜忌功臣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