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第3頁)
本來,這樣的事情,肯定會導致激烈的帝、後糾紛。
偏,本來在法理上兩宮聽政的合法性來源,在一開始就不是先帝託孤於母后、皇后。
而是立儲詔書中,以少主的名義,託付兩宮的。
雖然話說的很委婉,但法理就是如此。
何況,兩宮中有一位,是當今的母后。
一位真正的賢后——保慈宮在元祐以來,就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擴大君權。
於是,這大宋朝就出現了少主臨朝,女主聽政,但女主只能管瑣事、小事,真正的軍國大事——無論是戰和,還是地方賑災,或者除授宰執都是福寧殿的少主拍板的局面。
別說其他人了,張問知道後,都是目瞪口呆,嘖嘖稱奇。
而少主用人,更是出人意料。
一方面,信賴老臣元老,以太師文彥博為平章軍國重事,以帝師禮遇,詔賜太師御前免拜,入宮則宰執起肩輿。
可謂是待遇拉滿。
另一方面,又在很多事情上放權都堂,幾乎就是用人不疑的做派。
已經致仕的前左相、康國公韓絳在位時,就已是如此。
又發明了廷推拜授執政的制度,讓士大夫們振奮不已。
以為如今的政治,已經類似三代先王的‘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可實際上,仔細研究,就會知道,都堂的權柄,固然很大。
但很多事情,都堂連插手都不行!
譬如,專一製造軍器局。
譬如開封府諸事。
也譬如交子務。
此外廣南西路、熙河蘭會路,更是已經成為了一個都堂輕易不能過問的地區。
當地文武官員的除授任免,悉出於少主,都堂只能建議。
一些關鍵職位,都堂甚至連建議的權力也被剝奪了。
這就是個標準的獨斷專行的帝王風格。
可偏偏,事實又證明,少主用的每一個人都用對了!
而且,熙河蘭會路、廣南西路,都在短短兩年內,就發生了劇變。
特別是熙河蘭會路,聽說今年一年,就讓朝廷賺了數百萬貫。
大有從大宋的財政饕餮,變成未來的財神爺的趨勢。
於是,一切質疑消失的乾乾淨淨。
朝野內外,只有歌頌之聲。
再疊加,自元祐以來,朝廷就已經連續取得了兩次大勝。
在西北,擊破西賊、吐蕃聯軍,逼迫西賊乞和,吐蕃乞降。
在西南,一戰收取交趾八州,拓土千里,卻沒有付出太大代價,反而是讓交趾服軟,簽了如同澶淵之盟般的納款條約。
就連戰前人人擔心的統治問題,也被一手羈縻,大封土司所化解。
如今,那昔日桀驁不馴的土司們,對大宋官家,只有一片赤誠的忠心!
張問聽呂公著說過,現在廣南西路、交州甚至西南諸蕃,納貢汴京的積極性,比誰都高!
就連大理等國,也紛紛來朝,接受冊封。
士林因此振奮不已。
都說是,大唐雄風,要在我大宋重起。
一時間,從南到北的士大夫們,都在慷慨激昂,寫著各種詩詞,盛讚著元祐盛世。
都說是國家得遇明主,中興可期。
然而……
少主用人,卻不似三代先王。
反而有漢武、魏武的遺風。
他根本就不在乎大臣的私德與風評!
其核心小圈子裡,都是些望之不似正人的傢伙。
替其執掌專一製造軍器局的是聲名狼藉的沈括沈存中。
街道司的賈種民,是如今汴京人人聞而色變的酷吏——堂堂朝官,距離待制只有一步之遙的天子近臣,經常會拿著棍棒上街執法。
汴京街道,看著是井井有條。
但,其靠的是各種處罰、肉刑威懾出來的秩序——街道司,甚至連行人出城走那邊都要管?
抓到了就罰!
翰林院裡的刑恕刑和叔,據說天天泡在汴京瓦肆裡,只偶爾去學士院值守。
他卻還不以為意,非常高調。
甚至與商賈往來,與彼輩稱兄道弟,推杯交盞。
根本就不像是大宋的四入頭,宰執備選。
反倒是像個紈絝衙內。
宮中對此不聞不問,都堂純當不知道,更誇張的是本該彈劾的臺諫,就跟瞎子一樣,對其種種行徑,視而不見。
而如今送來拜帖的這位藻鏡的大名,更是他在熙寧時,就已經‘久仰大名’的衙內鑽王子韶王聖美。
此君……
在傳說中,是以逢迎拍馬,阿諛權貴衙內們而聞名的。
和他一比,當年說出‘笑罵由汝,好官我自為之’的鄧綰,都彷彿是朵出汙泥而不染的白蓮花!
嗯……
鄧綰,如今似乎也已經升官了!
總之……
那位少主的形象,在張問眼中,無比複雜。
他似乎有著多種面孔。
用哪一副面孔見人,取決於他要見的人是什麼人?
見君子則以義,遇小人則以利。
並且,他似乎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能夠隨時切換自己的形態。
這也就難怪,坊間有些人說——主上頗類漢唐明主。
這樣想著,張問就放下手中名刺,與身邊的元隨道:“且與老夫出迎吧!”
便帶著人,親自到了大門口,迎接那個在他眼中沒有絲毫士人風骨,與小人無異的王子韶。
出乎他的意料的是——傳說中的衙內鑽,以阿諛倖進的小人。
卻是一個無論談吐,還是作風,都如同謙謙君子般的人物。
無論是他問的問題,還是說的話,都能直切要害。
直到將這個衙內鑽送走,張問才反應過來!
“老夫幾為其所誆!”他懊惱的一拍大腿。
那衙內鑽,說是路過,仰慕他的賢名,特來拜謁。
但實際上……
人家就是來探口風、摸底的。
能讓這個衙內鑽來摸他的底的人,還能是誰?
(本章完)
偏,本來在法理上兩宮聽政的合法性來源,在一開始就不是先帝託孤於母后、皇后。
而是立儲詔書中,以少主的名義,託付兩宮的。
雖然話說的很委婉,但法理就是如此。
何況,兩宮中有一位,是當今的母后。
一位真正的賢后——保慈宮在元祐以來,就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擴大君權。
於是,這大宋朝就出現了少主臨朝,女主聽政,但女主只能管瑣事、小事,真正的軍國大事——無論是戰和,還是地方賑災,或者除授宰執都是福寧殿的少主拍板的局面。
別說其他人了,張問知道後,都是目瞪口呆,嘖嘖稱奇。
而少主用人,更是出人意料。
一方面,信賴老臣元老,以太師文彥博為平章軍國重事,以帝師禮遇,詔賜太師御前免拜,入宮則宰執起肩輿。
可謂是待遇拉滿。
另一方面,又在很多事情上放權都堂,幾乎就是用人不疑的做派。
已經致仕的前左相、康國公韓絳在位時,就已是如此。
又發明了廷推拜授執政的制度,讓士大夫們振奮不已。
以為如今的政治,已經類似三代先王的‘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可實際上,仔細研究,就會知道,都堂的權柄,固然很大。
但很多事情,都堂連插手都不行!
譬如,專一製造軍器局。
譬如開封府諸事。
也譬如交子務。
此外廣南西路、熙河蘭會路,更是已經成為了一個都堂輕易不能過問的地區。
當地文武官員的除授任免,悉出於少主,都堂只能建議。
一些關鍵職位,都堂甚至連建議的權力也被剝奪了。
這就是個標準的獨斷專行的帝王風格。
可偏偏,事實又證明,少主用的每一個人都用對了!
而且,熙河蘭會路、廣南西路,都在短短兩年內,就發生了劇變。
特別是熙河蘭會路,聽說今年一年,就讓朝廷賺了數百萬貫。
大有從大宋的財政饕餮,變成未來的財神爺的趨勢。
於是,一切質疑消失的乾乾淨淨。
朝野內外,只有歌頌之聲。
再疊加,自元祐以來,朝廷就已經連續取得了兩次大勝。
在西北,擊破西賊、吐蕃聯軍,逼迫西賊乞和,吐蕃乞降。
在西南,一戰收取交趾八州,拓土千里,卻沒有付出太大代價,反而是讓交趾服軟,簽了如同澶淵之盟般的納款條約。
就連戰前人人擔心的統治問題,也被一手羈縻,大封土司所化解。
如今,那昔日桀驁不馴的土司們,對大宋官家,只有一片赤誠的忠心!
張問聽呂公著說過,現在廣南西路、交州甚至西南諸蕃,納貢汴京的積極性,比誰都高!
就連大理等國,也紛紛來朝,接受冊封。
士林因此振奮不已。
都說是,大唐雄風,要在我大宋重起。
一時間,從南到北的士大夫們,都在慷慨激昂,寫著各種詩詞,盛讚著元祐盛世。
都說是國家得遇明主,中興可期。
然而……
少主用人,卻不似三代先王。
反而有漢武、魏武的遺風。
他根本就不在乎大臣的私德與風評!
其核心小圈子裡,都是些望之不似正人的傢伙。
替其執掌專一製造軍器局的是聲名狼藉的沈括沈存中。
街道司的賈種民,是如今汴京人人聞而色變的酷吏——堂堂朝官,距離待制只有一步之遙的天子近臣,經常會拿著棍棒上街執法。
汴京街道,看著是井井有條。
但,其靠的是各種處罰、肉刑威懾出來的秩序——街道司,甚至連行人出城走那邊都要管?
抓到了就罰!
翰林院裡的刑恕刑和叔,據說天天泡在汴京瓦肆裡,只偶爾去學士院值守。
他卻還不以為意,非常高調。
甚至與商賈往來,與彼輩稱兄道弟,推杯交盞。
根本就不像是大宋的四入頭,宰執備選。
反倒是像個紈絝衙內。
宮中對此不聞不問,都堂純當不知道,更誇張的是本該彈劾的臺諫,就跟瞎子一樣,對其種種行徑,視而不見。
而如今送來拜帖的這位藻鏡的大名,更是他在熙寧時,就已經‘久仰大名’的衙內鑽王子韶王聖美。
此君……
在傳說中,是以逢迎拍馬,阿諛權貴衙內們而聞名的。
和他一比,當年說出‘笑罵由汝,好官我自為之’的鄧綰,都彷彿是朵出汙泥而不染的白蓮花!
嗯……
鄧綰,如今似乎也已經升官了!
總之……
那位少主的形象,在張問眼中,無比複雜。
他似乎有著多種面孔。
用哪一副面孔見人,取決於他要見的人是什麼人?
見君子則以義,遇小人則以利。
並且,他似乎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能夠隨時切換自己的形態。
這也就難怪,坊間有些人說——主上頗類漢唐明主。
這樣想著,張問就放下手中名刺,與身邊的元隨道:“且與老夫出迎吧!”
便帶著人,親自到了大門口,迎接那個在他眼中沒有絲毫士人風骨,與小人無異的王子韶。
出乎他的意料的是——傳說中的衙內鑽,以阿諛倖進的小人。
卻是一個無論談吐,還是作風,都如同謙謙君子般的人物。
無論是他問的問題,還是說的話,都能直切要害。
直到將這個衙內鑽送走,張問才反應過來!
“老夫幾為其所誆!”他懊惱的一拍大腿。
那衙內鑽,說是路過,仰慕他的賢名,特來拜謁。
但實際上……
人家就是來探口風、摸底的。
能讓這個衙內鑽來摸他的底的人,還能是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