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748章 呂惠卿:官家心裡果然有章子厚!


 
  元祐二年四月壬午朔(初一)。

  景靈宮中,禮樂大作。

  宣光殿內,群臣集體歸附於地上。

  那先帝御容畫像前,兩宮與趙煦,率領著先帝諸妃嬪、皇子、公主,酌獻於神靈之前。

  禮部尚書韓忠彥,抑揚頓挫的聲音,在這宣光殿內外迴盪著。

  “伏以天鑑不遠,誠感則通。方寶構之肇新,宜神遊之降格。具嚴法席,高詠靈篇……內安清靜之居,外錫蒸黎之福!”

  毋庸置疑,這是一篇青詞。

  蘇軾寫的,趙煦特別命人去登州,找了蘇軾要回來的。

  所謂青詞,最初是道士們寫給四方五帝的祝文,或者請神的符籙文體。

  最開始,是牛鼻子們的自娛自樂。

  但到了唐代,隨著皇帝尊崇道家,於是,青詞也就進入了政壇。

  皇帝開始要求大臣給自己寫青詞。

  但這有一個問題。

  文臣,都是士大夫,而士大夫都是儒生。

  而儒生,必尊孔!
  孔子有教:敬鬼神而遠之!
  於是,在很多士大夫眼中,寫青詞就意味著悖逆聖人之教。

  所以,不大喜歡,非常抗拒。

  本來,皇帝們也沒覺得這青詞有多重要。

  但士大夫文臣們一抗拒,那皇帝對這個事情就重視起來了!
  什麼?
  你不願意寫?
  很好,很強大!

  既然你這麼尊孔重道,以至於到了不遵朕意的程度。

  那就不要做官了!
  回家吃自己吧!

  於是,自唐代開始,讓大臣寫青詞,就成為了一種君權對大臣的規訓手段。

  願不願意給皇帝寫青詞,成為了衡量一個大臣是不是忠臣的條件。

  反正,在皇帝眼裡,願意寫青詞的,未必忠心,但不願意寫青詞的,肯定不是忠臣!

  道高於君!

  這樣的人,絕不可用!
  而,士大夫們,則普遍很委屈,在寫青詞的時候是能敷衍就敷衍。

  毋庸置疑,這進一步刺激了皇帝們的神經。

  尤其是入宋後,趙官家們,開始仔細審核每一篇大臣寫的青詞。

  待制以上,必須人人過關!
  誰要是敢敷衍,誰就不要想提拔、重用!
  所以,趙煦讓蘇軾寫這篇青詞的目的,其實是在測試蘇軾。

  從結果來看,蘇軾起碼是過關了。

  這篇青詞寫的很得體,並沒有敷衍了事。

  等韓忠彥唸完蘇軾寫的青詞,趙煦對著自己父皇的御容畫像,再拜稽首,然後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拿起一杯酒,鄭重的上前恭敬的放到神主供桌上。

  於是,禮樂大作。

  平章軍國重事、太師文彥博,則文及甫、文貽慶的攙扶下,亦步亦趨來到殿上,躬身再拜,然後敞開寫在黃麻紙上的祝文,代表文武大臣,禱與先帝及列祖列宗。

  “維元祐二年,歲次丁卯,四月壬午朔……”

  “神宗英文烈武欽仁皇帝神御遷於宣光殿,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親行酌獻;皇太后、諸妃、大長公主、諸皇子陪位……”

  “伏以恭承仙馭,奄宅珠庭,罄海宇以駿奔,儼人天之景從;願回日月之照,少答神明之心。乃眷新宮,永垂餘慶!”

  隨著文彥博,唸完最後一句祝文,殿上群臣俯首再拜。

  趙煦與兩宮、皇太妃朱氏,則率著諸妃、大長公主、皇子頓首再拜。

  禮部的官員,在此刻鳴響了景靈宮的鐘聲。

  這宣示著,御神禮的結束。

  趙煦轉身,流著淚,面朝群臣,微微欠身:“有勞諸卿,佐我社稷,護我國家!”

  群臣則拜道:“唯誓死以忠陛下!”

  至此,趙煦完成了,徹底從已故先帝手中,完全接掌了權力的程序。

  從今日起,他就不再是孝子嗣皇帝。

  而是一個完整的君王!

  假若不是他年紀還小,兩宮依舊垂簾的話。

  趙煦看著群臣,語氣略帶顫音:“卿等免禮!”

  群臣再四拜。

  在趙煦身邊的太皇太后,看著群臣如同機械一般整齊劃一的持芴拜、再拜、再拜……

  好似波浪,如同浪潮的情形。

  她心中微微嘆了口氣。

  她知道,現在的情況,就如當年韓琦率群臣逼退了慈聖光獻後的情況。

  群臣,從此只有一個君王了!

  即使,這個皇帝現在還小,哪怕他依然尊重兩宮垂簾的體制,很多事情都會與她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