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681章 廷推風波


 
  冬至節的第二天,循例推恩外戚宗室中有德行者。

先是,皇城使、秀州刺史、內侍押班趙世長為昭宣使。

這一位啊,是越懿王(前文有錯,趙德昭的燕王是元符所封,此時還是越王)的四世孫。

越懿王,就是太祖次子,那個在高粱河之役後,被太宗訓斥後自殺的可憐人。

可能是因為做了虧心事,也可能是因為輿論原因。

總之,真廟開始每年朝廷推恩,越懿王系雷打不動都能撈到一個名額。

今年中獎的就是這個趙世長了。

此君是趙守約之子,趙守約上面是趙唯吉,趙唯吉再往上就是趙德昭了。

所以,這位輩分算是趙煦的堂伯祖。

賞完越懿王,就輪到了真正的宗室自己人。

本來,有司是想要給揚王顥、荊王覠繼續加封。

但揚王顥‘因臥疾’,所以由荊王覠‘代為辭謝’。

這位趙煦的四叔堅決辭讓了朝廷加恩,只請求給親賢宅增聘教授,以授諸子學問。

兩宮自是從之,命有司挑選有才學之士,為親賢宅教授。

然後就是外戚們抽獎了。

首先是,太皇太后的族兄莊宅使、知保州高遵治,以久歷外任,勤勉有加的名義,升橫班,為引進副使,命有司除遙郡,回京候闕。

接著就是高公繪、向宗良這一對難兄難弟,分別獲獎。

其中高公繪以皇城使、光州團練使,出任京西兵馬都總管,向宗良以皇城使、秀州刺史出任京東都路兵馬鈐轄。

傻子都知道,這兩個人不會去上任。

因為,京西、京東的正任武職,不可能給外戚。

所以,這叫寄資,意思是寄託一個資質。

有了這個資質,他們也就具備了出任對應地方實權官職的資格。

也就是與一路兵馬都總管/鈐轄相對應的官職。

宗室、外戚排排坐,分果果。

元老大臣,自也如此。

太師文彥博之子,文貽慶自閤門通事舍人,轉遷文思副使。

宣徽使、彰德軍節度使張方平之子張恕,以父修《元祐詞典》有功,恩蔭為承事郎。

致仕元老,保寧軍節度使馮京孫馮傳正,以恩蔭為宣德郎。

另外就是,一直在京的孫固的病,已經養的差不多了。

所以,經文彥博舉薦,孫固以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出知河南府,正式接過了馮京回京後空出來的位子。

同時,大名府的韓維,開始鬧騰著要致仕。

趙煦不得不派出使者前去慰勉,並賜給茶酒。

賜給茶酒,在大宋的潛臺詞就是——您啊,還不能致仕,還得為國家發光發熱才行。

沒辦法!
大名府這地方,是黃河要衝,戰略高地。

每次黃河發大水,基本上大名府堤壩就得受一次考驗!

懂治水,能配合,同時還能壓得服下面官吏的老臣太少了。

左右不過是韓絳、韓維、馮京等聊聊數人。

在韓絳拜相後,韓維就是這些人裡最靠譜的。

你要換其他和韓維地位差不多的老臣,讓他們去治水,去巡視堤壩,檢查河道。

恐怕人家屁股一撅,嘴巴里就甩出一句:此豈國朝善待儒臣之制?

這等工匠之事,胥吏之責,憑什麼叫老夫上?
這不是侮辱人嗎?
像當年王拱辰在大名府,什麼時候見他去上過堤壩,看過河道?
人家天天帶著一幫友人,到處飲酒作樂,寫詩唱和,針砭時政,罵一罵在朝的宰執,還組了一個叫五老會的局,真真是瀟灑至極!

至於庶政?

統統丟給下面的人!

甚至連簽押都不肯!

擺明了就是不管事,出了問題也別找他。

正是因此,元豐八年冬天的洪災,大名府堤壩才會出現那麼多險情!
這都是王拱辰辦的好事哇!
韓維就不一樣了,人家是能吏!

辦事情非常利索!
自其上任大名府以來,只要有空,就會上堤壩上轉一轉,看一看。

同時,他還足夠年輕。

今年不到七十歲的他,還是有著足夠的精力來處理各種事情,並且鎮壓各種魑魅魍魎。

唯一的問題是韓維功利性太強了。

總想著回朝進兩府,拜任宰執,圓他的宰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