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第2頁)

而據陳睦所說,其實當地的蠶繭,價格更低!

正好,沈括那邊正在研究繅絲機,如今已經快要成功了。

等繅絲機出來,直接在當地設立繅絲工坊和紡織工坊。

就近利用當地廉價的蠶繭資源,製成之後,就地通過明州市舶司出口去海外。

荊湖南路和廣南西路的苧麻,也是同樣的操作手法。

只是,物流成本比浙江要高一倍以上。

但,這依然是奇蹟!

因為是趙煦要的,所以這些苧麻全部用的是綱運之法。

嗯,就是水滸傳中,楊志押運生辰綱一般的方法。

正好,地方廂軍平素不是沒事幹?

現在,趙煦給他們分配任務了。

那二十錢每斤的物流費用,就是花在了綱運上(大頭兵的賞錢和軍官的磨勘【北宋綱運,將官押運一次就可以積功一次,像是綱馬,有規定滿多少次就可以遷一官】)。

於是,這就相當於,趙煦加價每斤二十錢左右,從偏遠軍州,把當地廉價的資源,運到汴京。

這種乾坤大挪移,只有皇帝能玩。

也就是去年,大運河一度因為大旱斷航,為滿足汴京需求,所以有大量的苧麻,滯留於潤州、揚州等運河物流中轉集散地,得今年夏天才能運進汴京。

不然,趙煦手裡的麻布還會更多。

而決定布匹價格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人工了。

織布是很累,也很廢人的。

過去,小農經濟手工織造,要織一匹絹,哪怕是熟練的織工,也需要好幾天。

但現在,綾錦院的織工,用著太母車紡紗,一個人一天就能紡紗數錠,效率是過去的四五倍。

這還是不熟練,未能完全掌握太母車的技巧的緣故。

同時,也是因為如今的太母車的紗錠只有八個。

等到將來,技術更加進步,紗錠數量達到三十二個,甚至更多!織工的技能更加熟練了,一個織工一天紡出別人需要一個月才能紡出的紗錠也不是不可能。

那你可能就會問了——織工們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倍,她們的收入肯定也會提高數倍吧?

對此,趙煦只能回一個呵呵。

當然,也不能說沒有提高。

畢竟,綾錦院一直就是計件工資制,相當的人性化。

假如有女工,不惜身體的不斷紡紗,那麼她的收入確實可以達到過去的數倍。

但是,她得用健康來換!
在原料和人工,都被壓縮到極限的情況下。

綾錦院的布匹,就很有市場競爭力了。

這不,才賣幾天,就已經將汴京城的布鋪行會,打得滿地找牙了。

順便,也讓趙煦的棉布,高價出貨。

十五貫一匹的棉布,但成本每匹加起來,最多一貫錢。

這就是十五倍的暴利!

去年熙河路的棉花種植面積,約在六萬畝,最終運抵汴京的棉鈴有七十萬斤。

這七十萬斤棉鈴去皮去雜去仔後,得到的棉花大約五十萬斤,兩斤棉花(宋斤)可織布一匹。

於是,趙煦得到的棉布將近二十五萬匹,哪怕按照給遼人的價格,其價值也超過了三百萬貫!
暴利!

也讓趙煦不得不感慨,果然,小農經濟死路一條。

要發家致富,還是得靠發展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

就是,這汴京的工價,全國最高,多少讓趙煦有些不大舒服。

所以,他一直在企圖想辦法降本增效,增強汴京市場競爭。

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引入偏遠軍州的廉價勞動力。

本來去年淮南大旱,讓他有機會,打著賑災的幌子,將一批淮南災民,安置到汴京。

奈何,汴京城龐大的糧食需求,讓他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念頭。

大運河每年最多八百萬石的漕糧運輸量。

使得汴京城的人口數量,被卡在了目前這個量級。

再多的話,汴京城的糧價就要上天了。

所以除非,他有能力,將汴京的漕糧輸入,提高到一千萬石甚至更多,不然他還是隻能忍受如今汴京的高工資。

只能等待將來了。

這就讓趙煦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不過總體而言,趙煦是賺的。

刑恕作為趙煦的對遼政策與方針的執行人和負責人,趙煦自然與他早早通過氣,知道趙煦的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