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五十二章 文聖一脈


  處州的州城,與龍泉郡的郡城,治所同在一城,自然要比那三江匯流之地的紅燭鎮,更加繁華。

  一位錦衣玉食的婦人,返鄉之後,經過這些年的養尊處優,氣度雍容,若是隻看面容,撇開眼角的魚尾紋,瞧著也就三十來歲的模樣,稱讚她一句半老徐娘,半點不昧良心。如果不是知根知底的人,都要誤以為她是福祿街那邊出身的豪門女子。

  宅子裡邊鋪設有地龍,腳邊哪裡需要火盆,就連手上的炭籠都可以省了。

  早年從書簡湖青峽島返回家鄉,她就直接在州城這邊買了好些宅子,事實證明,當年咬咬牙的一擲千金,非但沒有打水漂,反而獲利頗豐,光是每年那些鋪子的租金,就是一大筆銀子的入賬。當然,她早就瞧不上那些金銀了,神仙錢才是錢。

  這些年,婦人去槐黃縣城的宅子,多是清明祭祖,才回泥瓶巷那邊坐一會兒。

  她所有的心思,還是在新家這邊,比如宅院內,凡事立起一個體統來,得有尊卑高下之分,才算治家有方。

  州城裡邊有那山上的仙家客棧,她會讓府上管家,定期去那邊購買山水邸報。

  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畢竟花的都是神仙錢,但是婦人沒有半點心疼,一來想要打聽關於中土神洲、尤其是白帝城的消息,再者可以彰顯自家的高門身份。

  屋內,婦人拉著幾個丫鬟聊家常,圍爐夜坐,溫了一壺糯米酒釀,各自小酌,花几上邊,擺滿了各色碎嘴吃食。

  一位體態豐腴的大丫鬟,低頭抿了口酒釀,嫣然笑道:“夫人,以少爺的修行資質,再加上少年那個白帝城嫡傳身份,將來回了家鄉,開宗立派都不難哩。”

  當年婦人從青峽島橫波府那邊帶了幾位貼身婢女,她們在這邊也算入鄉隨俗了,今天跟著夫人,一起貼春聯,燒香請門神,請灶神等,夫人家鄉這邊,講究多,只是熟能生巧,年復一年,她們也就習慣了。就像明天是正月初一,還要跟著夫人去風涼山那邊的山神廟燒香,剛搬來州城這邊,夫人還會想著除夕夜就動身,趕個早,好燒新年的頭爐香,甚至還想要夜宿寺廟,可是自打上次顧璨回鄉,與夫人聊過一場,夫人就不刻意去爭頭香了,說我家顧璨講了,按照佛門裡邊的講究,所謂的頭香,就是兩種說法,一種是誠心實意,心香一瓣,不管是在寺廟還是在家裡,哪兒燒香都是一樣的,再一種就是虔誠向佛,那麼每次敬香,都是自己在燒頭香,不用與人爭。

  婦人笑道:“小璨只是鄭城主的嫡傳弟子之一,白帝城就算創建下宗,按照邸報上邊寫的,多半也是在那扶搖洲,不會來咱們寶瓶洲的。”

  這些年,通過那座仙家客棧的山上邸報,婦人知曉了許多天下事,而且那座客棧的邸報,據說比州城隍廟還要來路寬泛呢。

  婦人突然神色惋惜道:“只是苦了你們,誰能料到書簡湖那邊會冒出個真境宗,你們要是當年沒有跟著我來這邊,指不定今兒就已經是宗門裡邊的譜牒神仙了,出門在外,都要被稱呼一聲仙子的,哪像現在,只能窩在這麼個巴掌大小的宅子裡邊,給我一個婦道人家當什麼丫鬟。”

  婦人曉得她們這些修道之人,在那有個宗字頭的仙府,在那金玉譜牒上邊記名,稱得上是件祖墳冒煙的事了。

  原本府上有兩個禁忌,一個是書簡湖,一個是姓陳的賬房先生。

  一地一人,都不能聊。

  不曾想今夜夫人竟然主動聊起了書簡湖。

  屋內兩位貼身婢女,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驚訝,相對身材消瘦的那位婢女,立即笑道:“夫人這話說得不對。”

  婦人笑眯眯問道:“說說看,怎麼就不對了?”

  婢女正色道:“當年湊近看,是夫人親手將我們帶出了火坑,如今長遠來看,比起在那真境宗當個混日子的外門弟子,又有什麼出息呢,但是跟在夫人身邊,少爺可是天底下最孝順的人了,以後會差了咱們幾個的造化?少爺洪福齊天,是那一等一的天之驕子,都不談少爺的師父鄭城主,只說那師姑韓俏色,就是一位仙人,還有身為琉璃閣主人小師叔柳道醇,以及師兄傅噤,更是位大劍仙,他們哪個不是頂天的山上人物?他們隨便一個,蒞臨寶瓶洲,別說是真境宗,就是去那神誥宗,見著了祁天君,也一樣要互稱一聲道友,再當那座上賓哩。”

  關於顧璨去白帝城修行一事,府上知曉真相的,除了婦人,就只有她們幾個貼身婢女了。

  這是一番真心話。

  只是她沒說全。

  顧璨的大道成就高低,只是一方面,她們幾個,誰不怕那顧璨?怕那書簡湖的混世魔王,她們簡直就是怕到了骨子裡。

  說來奇怪,等到顧璨長大,好似變成了一個儒家書生,上次返回家鄉,再見到顧璨,哪怕顧璨神色溫和,她們反而更怕了,愈發心驚膽戰。

  如果說青峽島截江真君劉志茂的弟子顧璨,是一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暴起殺人的小瘋子,是個天生的野修。

  那麼後來的青年顧璨,好像就變成了一個城府深重、心思叵測的人,哪怕面對面站著,彷彿永遠不知道顧璨心裡在想什麼。

  走出書簡湖的顧璨,無論是境界、心性還是手段,都與年齡嚴重不符。

  離鄉之前,顧璨曾經私底下將她們幾個喊到一起,非但沒有端架子,再沒有絲毫年少時的那種跋扈氣焰,反而和顏悅色,與她們客客氣氣說話,與她們約法三章,賞罰分明,甚至允許她們犯錯一兩次。但是要求她們每年都需要飛劍傳信白帝城,至於信上寫什麼內容,都隨她們,哪怕只是求教一些修行關隘的難題,都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這筆山上書信的開銷,由他來出,只是叮囑她們關於這件事,就不要與他孃親說了。

  最後顧璨與她們笑道,與你們聊了些掏心窩子的話,不要不當回事。

  雙方約法三章,其中一條,就是不許她們在孃親那邊煽風點火,將原本一件小事,變成需要驚動郡守府或是大驪朝廷的麻煩事,不許她們在外主動惹事,但是如果是別人招惹她們,不管對方是誰,有什麼背景,只要是她們在理,那就也不用怕事,他顧璨自會兜底,因為她們如今算是半個自家人了。

  最後顧璨還起身,與她們抱拳致謝,說是以後孃親的衣食住行,就有勞幾位多多費心了。

  婦人聽過那位婢女神色誠摯的言語,樂不可支,笑著從盤中捻起一塊糕點,輕輕遞過去,“我家小璨從小就能吃苦,如今只是把苦日子熬出頭了,沒你說得那麼誇張。”

  是啊,原本好像沒有個盡頭的苦日子,竟然真的被他們娘倆給一天一天熬過去了。

  想到這裡,婦人紅了眼眶,從袖中摸出一塊帕巾,擦拭眼角淚水。

  兩位婢女連忙安慰幾句。

  婦人笑著擺擺手,“就只是憶苦思甜,反正過去的都過去了。”

  這些年主動過來找她攀親戚的,多了去。

  其實都是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貨色,大多是從府上這邊拿點錢,就被打發了事,總之不至於讓那些騙子吃閉門羹。

  免得傳出去不好聽,背地裡嚼舌頭,說她做人忘本,有了錢就翻臉不認人。

  顧璨上次離家之前,與相依為命的孃親,娘倆聊了些體己話。

  婦人既欣慰,又心疼,還有幾分陌生。

  欣慰的是兒子真正長大了,能夠挑起一個家的大梁了,同時心疼兒子年紀這麼小,就這麼懂事。

  陌生的是好像這個兒子,跟早年泥瓶巷和之後青峽島的兒子,變得不太一樣,準確說來是太不一樣了。

  那次閒聊,顧璨與孃親說了些書本以外的道理,那會兒身穿儒衫的年輕人,還開玩笑說一句,這些都是他從家門口巷子裡邊,從地上撿起來的言語。

  “只有窮過,才知道身邊人,幾乎都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