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蜀漢君臣(第3頁)
原世界中,無論是大軍潰敗多少次,劉備都能逃得性命,每次遇到生死危機,也都能化解。
這和他的心神感應有著不少關係。
論逃亡逃命的能力,劉備甚至還在自家的祖宗劉邦之上……不過這不是什麼自豪的事情,劉備平時很少和人提及。
姜維是真正的自己人,劉備便沒有隱藏,隨意的說了一下。
“陛下認為,這是秦軍放出的流言?但秦軍放出這流言,似乎對我軍沒有什麼威脅。”
姜維遲疑道。
劉備嗯了一聲,招手叫來侍從,吩咐了幾句。
很快,被劉備視為謀主的法正,還有輔助處理政務的馬良一起前來。
姜維見狀,輕聲把剛才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法正眉頭皺起,雙眸精光一閃,說道:“秦軍不會放出這種流言,但若是他人放出的流言,又和秦軍有關,那就說得過去了。”
馬良說道:“孝直先生此言何意?還請先生解惑。”
法正道:“前些天河北傳來的消息,陛下和諸位應該都已聽聞,唐軍兵出太行,利用飛舟越過太行天險,一舉擊敗李牧大軍奠定河北大局。”
“飛舟乃是夏國研製的軍中利器,卻突然出現在唐軍手中……我等之前有過猜測,這應該是夏國和李唐結盟,為了獨霸中原而給出的交換。”
“唐軍以飛舟突襲,奪取河北!可見飛舟之用。若是夏國暗中派人再和秦國結盟,同樣送出飛舟,我軍便危險了!”
法正說道最後,語氣變得十分凝重。
“孝直是說,夏國給秦軍送了飛舟?這是為何?”
劉備不是什麼絕頂聰明的智謀之士,沒有那種一葉知秋的思維,不過他身邊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這樣的聰明人,他只需要聽意見做決斷即可。
馬良此時已經若有所思。
法正解釋道:“如今夏軍兩路出兵,想要獨佔中原,其中西路軍頓兵襄陽城下,夏軍遲遲無法攻佔襄陽,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孔明。”
“有孔明在襄陽,城池便固若金湯,所以夏軍便想調開孔明,最好的辦法便是讓秦軍攻入漢中,威脅我軍腹心!”
“秦軍和我軍相隔秦嶺,行軍不變,夏軍自然會送上飛舟……至於漢中的流言,應該是夏軍散播。想要以流言刺激素來穩重的王翦,讓他儘快出兵南下!”
劉備、馬良還有姜維聽到這些分析,面色不斷的變化。
法正的分析絲絲相扣,和他們所知道的事實以及神州的局勢無比吻合。他的推斷分析,應該便是事實。
事實上,大夏的計策並不難看穿,因為但凡是智謀之士,都明白遠交近攻的道理。
秦國和夏國相隔萬里群山,沒有利益衝突,是結盟的最好選擇。
所以,通過這個前提,再聯繫神州的形勢和知道的各種線索,推斷出事實對法正這樣的頂尖謀士來說,並不難。
劉備沉聲道:“若真是如此,孝直可有應對之法?”
法正這時面上浮現出一絲苦笑,說道:“慚愧,夏軍此計乃是陽謀,只要秦軍想要奪取漢中,就必然會南下,而秦軍只要南下夏軍就達成了目的。”
“我軍除了堅守備戰之外,別無他法。”
此時蜀漢的一部分力量留在蜀中,還有一半的力量在支援東漢。留在漢中的大將和兵卒,想要擋住秦國的數十萬精銳和頂尖名將王翦,壓力極大。
現在蜀漢雖然得到了仿製飛舟之法,但仿製也需要時間。
“那就堅守,備戰!”
劉備沉聲說道。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不召回孔明,讓夏國的計謀得逞。
但陽謀之所以被稱為陽謀,便是你明知道對方的做法,卻無法防備……秦軍只要攻入漢中,蜀漢就絕對不敢再去支援東漢。
無論是糧草甲丈還是援兵,都要抽調而回。
即便諸葛亮不回來,襄陽的力量也會削弱好幾分,蜀漢到了危急關頭,諸葛亮也不可能不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