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名將 武舉(第2頁)
「陛下,要不要召見這些人?」秘文監主事虞允文問道。
勤政殿內,除了王景之外就只有拿著名單進來稟報的虞允文了,沈翼高熲他們這些三省重臣,身上的事情非常多,這些天都在各自的官衙坐堂。
如果沒有必要,都不會來浪費時間來勤政殿。這個名單,在傳入三省之後,也是虞允文親自拿來送到了王景面前。
「不用!讓他們繼續參加武舉吧!既然已經報名了,武舉沒有結束之前,朕召見他們有些不妥!」
王景擺擺手。
虞允文也明白這點容易引起眾多士子和武士的不滿,感覺像是有人作弊,不過,楊素和鄧愈都是未來的天境強者,有讓大夏破例的資格。
並且他們報名武舉之後,根本不用多想,所有人都能確定他們和張須陀必然是武舉前三。
要是讓那些參加武舉的武士知道,說不定會有不少人希望他們提前得到皇帝的召見,不用繼續參加武舉從而把前三的名額給讓出來呢。
武舉出現了三個名將,而參加科舉的都是大夏各地選拔出來的舉人以及國子監的學子。只有個別三流的歷史文臣。
這個結果,讓王景有些失望。
不過這點也正常,歷史名臣在神州世界畢竟是少數,大夏王朝現在需要的,也不是個別能力出眾的文官,而是能填補大夏十道大量職位的中低層官吏。數日後。
王景親自前往皇宮正殿,主持了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殿試所耗費的時間很短,很快眾多士子的考卷就被送到政務省的幾個大學士手中。
沈翼、汪廣洋主持閱卷,以他們的精神力量,目光一掃就能過目不忘,反應無比迅捷,閱卷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大約半個時辰,他們就把殿試的名次簡單的排列一番,然後遞送到了王景手中。
偏殿內。
王景隨意的翻看試卷,大夏科舉的試題和明清不同,並非是依靠八股,而是分為好幾個類別,進士科主考的是策問,明算科考試的便是算術....
不過按照習慣,還是進士科最得到三省重臣的看重。
「嗯,寫的都不錯,言之有物,外放到地方擔任知縣都有資格了!」
王景隨口稱讚一聲,拿起硃筆勾勒幾下,把科舉前十的排名重新調整,這是身為皇帝的權利。
「沈先生,這次恩科有多少人合格?」王景問道。
沈翼連忙稟報道:「臣按照陛下的指示,這次恩科點取的進士有九百人,是前面幾次入選的三倍,除此之外,副榜還有兩千一百的同進士。」
「得到進士和同進士資格的共有三千人....」
王景皺了皺眉,看向汪廣洋,問道:「朕記得大夏各地官吏的缺額,至少有六千餘,怎麼只招錄了三千人?」
「陛下容稟!」
汪廣洋迅速上前稟報道:「參加恩科的士子能力有別,臣等已經把這次的名額擴大了數倍,難度大降,在這種情況下連同進士都無法入選的士子,能力可想而知。」
「地方缺少官吏,可以讓各地的舉人填補,畢竟各行省府縣缺少
的大部分是底層官吏.....科舉選拔的是整個大夏的人才,不可因為一時之困,而把科舉的規矩徹底破壞!」
「這是臣之所想,還請陛下明鑑!」
對於沈翼、汪廣洋這種對於科舉無比推崇信奉的儒家士子來說,科舉無比神聖,更是寒門平民超脫階層的最好階梯。
大夏王朝官吏缺額,可以將進士的名額擴大三倍,畢竟眼下大夏需要抓緊一切時間休養生息,將官府的體系紮根各地。對官吏的需求最重要。
所以,沈翼、汪廣洋能夠理解這點,這次可以暫時修改規矩,只要下次恢復正常就行。
但,暫時修改規矩,並不是說可以把科舉的規則肆意的破壞,
進士名額擴大到三千,便是他們能接受的極限。若是一下子擴招到六千餘人....不僅沈翼、汪廣洋無法接受,那些通過科舉入仕的眾多官吏也無法接受。這次名額擴張到六千多人,等下次科舉瞬間縮減十倍,參加科舉的士子必然無法接受。